输入外劳|劳顾会取得共识审慎处理 无诚意请本地人或受罚
政府早前公布就个别行业设输入外劳计划,并会“优化”旧有的补充劳工计划,放宽原定规定两年,本来不可输入外劳的26个职位,将可申请输入外劳两年。当时已有劳工界批评,26个工种涉及收银员、售货员、送货员等多个前线基层工种,如可输入外劳,势必影响基层求职。
有劳顾会委员表示,在上次会议中,劳资双方与劳工处达成共识,会特别审慎处理其中10个职位的外劳申请。劳工处也会引入机制,如有雇主在进行公开招聘后,招聘结果不理想,处方会联络曾见工的人了解其应聘过程,若然雇主无合理原因解释为何不聘请应征者,处方会视为“无诚意”先聘请本地人,或会以行政措施,如一年不能提出申请,来“制裁”雇主。
当局早前宣布,旧有补充劳工计划将“优化”,主要是放宽原规定不可输入外劳的26个职位,将可申请输入外劳两年。由于26个职位涉及多个前线基层职位,社会大众及劳工界均忧虑这次“优化”会对本地就业市场带来冲击,特别是妇女及弱势人士求职会更困难。
有劳顾会委员表示,劳顾会在7月底的会议中,劳资双方委员跟劳工处达成共识,会特别审慎处理其中10个职位的外劳申请,这10个职位会列明在会议纪录之上,包括:收银员、售货员、送货员、文员、发型师、食品加工工人、电话接线生、货仓管理员、驾驶员、营业代表。
该委员也提到,除了特别审慎处理其中10个职位的外劳申请,也有些新做法将会实施,包括当一宗外劳申请,如劳资双方投票结果时票数相同,该宗申请将会“暂缓(Hold)”,再在补充劳工计划工作小组开会再作讨论。
▼6月13日 政府公布输入劳工特别计划▼
此外,委员提到劳工处会引入机制,如有雇主在进行公开招聘后,其招聘结果不理想,处方会联络曾见工的人了解其应聘过程,若然雇主无合理原因解释为何不聘请应征者,处方会视为“无诚意”先聘请本地人,或会以行政措施,如一年不能提出申请,来“制裁”雇主。
除了保障本地劳工,当日会议也有讨论到如何保障外劳,委员指劳工处同意在外劳来港首8星期参与简介会时,让劳顾会的委员或其推荐的工会,向外劳讲解他们的权利及保障。
劳顾会劳方委员之一、工联会副理事长林伟江认为,上述措施“有好过无”,但能否发挥作用,则要视乎未来的落实及执行。他又指,会继续留意各项输入外劳计划对本地劳动市场的影响。另一位劳方委员、劳联副主席谭金莲则提出,未来要留意本地工人的数量、工资、及受聘方式的变化,坦言如果在政府推行各项输入外劳的计划后,上述三项指标有转差、或停滞无改善,已足以反映政府没做到多番强调的保障本地工人优先。
▼6月19日 劳方委员在劳顾会开会期间中途离场▼
据悉,政府将劳工处在会上就连续性合约规定检讨抛出四个方案。早在现届政府公布施政报告时,已预告劳工处会在劳顾会就此议题展开讨论。按现时的《雇佣条例》,雇员如连续受雇于同一雇主四星期或以上,每星期最少工作18小时,即俗称“418”,其雇佣合约即属连续性合约,可享多项雇员福利。今次劳工处抛出的方案均以四星期为一单元,分别要求雇员每四星期做满72、68、64、或60小时,其雇佣合约即属连续性合约。
林伟江指,如改为雇员每四星期做满60小时,即属连续性合约,其估计受惠人数是四个方案中最多,认为是较好的选择,“愈多人受惠愈好。”谭金莲也有类似看法,她直言估计受惠人数,到实施时的真正受惠人数会“打折扣”,如估计受惠人数本身已只有数千人,到实施时便以看到效果,认为估计受惠人数最多的60小时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6月19日 劳顾会开会讨论输入外劳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