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在乎我的所有情绪
小B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导致情绪受到困扰,经转介后,她参加了护士诊所的认知行为治疗,认识并学习如何处理情绪。
今天,小B和母亲坐在我的面前,哭着诉说彼此的不是。
撰文: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病房经理邝颖贤
可能因为是独生女的关系,母亲总是很担心小B的生活琐事,就算女儿已经是一名中学二年级生了,她仍然每天都向小B查问:午餐吃了甚么?够饱吗?和同学的关系如何?但这些问题与唠叨都不是导致母女二人经常吵架的导火线,而是每当母亲看见小B发脾气、诉说自己的不开心,又或哭起来的时候,她只是想尽办法控制小B的负面情绪,例如训斥小B“你不应该感到不开心”,而未有关心女儿的情绪和背后的原因。原来在她心目中,若果孩子有任何负面情绪,就一定是有情绪病;若果孩子不快乐,便是她这个母亲做得不好,代表自己很失败。所以每当她看见小B不开心的样子,便会自动依循自己所订的这项规条,断定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听完母亲的剖白之后,我开始明白为甚么她总是在十分担心小B她有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是精神病,这一切都是基于母亲希望孩子能快乐地成长的心。只是在她的规条下,母亲只接受孩子有开心的情绪,令小B感到很无奈、生气又无助。小B每天在学校经历种种事情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后,回到家还要面对母亲的规条,令她总觉得若自己有情绪就好像做错了事导致母亲不快,便会更加生气,于是以发脾气来表示不满及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更令她深信,若果母亲总不愿意接纳自己的情绪,自己一定是不被爱的孩子。
听完两母女诉说各自的心声后,我们都相互了解到彼此的立场及看法。小B知道原来母亲只不过是想她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却忽略了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无形中否定了小B;母亲亦明白小B希望她多接纳自己,包括女儿的所有情绪,不理是好与坏,能够让她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这一节治疗成功令母女二人互诉心声并抒发各自的情绪,令她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各种情绪,而情绪亦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接纳他人及自己的情绪,情绪才得以抒发,身心精神就自然会更健康。
《香港01》“01医务所”与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合作,隔一个星期二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笔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静放,让水中物沉淀,然后变得清澈。愿你静心细味每一篇小故事,见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别人的内心,把事与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愿此专栏能安抚你情绪的波澜,享受岁月静好。更希望你把这份体会和你关心的人分享,好让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个伙伴。
故事细节经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