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散的记忆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今天的新症是一名叫小花的病人。乍看来,她衣着得体,谈吐彬彬有礼。再看看转介信,信上指出小花是由于童年的不愉快经历,而患上情绪病。
撰文: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副顾问医生何瀚宁

细问之下,原来小花的父母都是黑社会人士,双亲都曾经吸毒,又曾因屡次犯案而入狱。小花对童年的印象,大概就只是以“大家姐”的身份,照顾弟妹。在匆匆走过的童年里能留下印象的,就只有两件事,一是带着弟妹到监狱探望父母;二是她不愿多提的,家人对她性侵犯的经历。

你相信不愉快的回忆可以像粉笔字一抹而散吗?

数年前,小花仍是一位小学教师。作为教师少不免会遇到有林林总总家庭困难的学生。有一次,小花的一名学生遭到家人性侵犯。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小花来来回回参与了很多会议。除了繁重的文字工作外,更让小花感到折磨的是这事件勾起了不少她自身童年的不愉快经历 (Re-enactment)。抑郁、徬徨、无助的感觉渐渐浮现起来。

当陌生人在拥挤的交通工具上碰到她,她的身体便会出现麻痺的感觉,感到厌恶、呕心,脑海亦不由自主的浮现过往不少痛苦的回忆。原来,当我们尝试强行将痛苦的记忆消去、抹掉时,痛苦的记忆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烙印在身体的感觉里。如同当我们嗅到一些芳郁的气味能勾起美好的回忆般,反之亦然。

小花的创伤从外表上早已看不出来,内心却是藏着一刀刀的伤痕。尽管血已经止住了,疤痕依旧存在。这数年间,她积极于社福机构接受定期辅导,并配合药物治疗,她的情况得以逐渐改善。小花要走的路仍很长,而我欣赏她接受辅导和治疗的勇气,祝福她亦会继续帮助她早日走出往日的阴霾,迎接雨后彩虹。

《香港01》“01医务所”与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合作,隔一个星期二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笔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静放,让水中物沉淀,然后变得清澈。愿你静心细味每一篇小故事,见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别人的内心,把事与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愿此专栏能安抚你情绪的波澜,享受岁月静好。更希望你把这份体会和你关心的人分享,好让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个伙伴。

故事细节经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