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行│下月青沙隧道先行3月到城隧狮隧 年底全面取代人手缴费
“易通行”(不停车缴费服务)延迟至今年首季在三条隧道试行,运输署今日(6日)公布,青沙隧道将于下月率先实施“易通行”,今年3月内则在城门隧道及狮子山隧道推行,其他政府收费隧道会陆续于今年内实施,全面取代人手及自动收费亭。
运输署会为每部已领牌车辆免费提供首张“车辆贴”(缴费贴),呼吁车主透过“易通行”网页或流动应用程式登记申请,“易通行”网页已上载资讯,运输署委聘的隧道费服务商亦已开设客户服务热线解答市民查询。
政府早前公布,预计于2023年年底前所有政府收费隧道实施,届时驾驶人士可以使用“车辆贴”遥距缴付隧道费,无须再在收费亭停车或排队付款。运输署今日(6日)公布实施详情,青沙管制区将于今年2月率先实施“易通行”,具体日期适时公布,并预计于3月内在城门隧道及狮子山隧道推行。
《香港01》早前率先报道,“易通行”曾计划在2021年将蓝隧道通车时实施,随著将军澳蓝田隧道延迟至去年底通车,运输署原本计划在去年9月或10月,开始向车主发出配合系统使用的缴费贴,但最后系统难于去年内实行,第二度延期。运输署助理署长阮康诚今日表示,由于早前受全球疫情、供应链、生产及物流等因素影响,导致“车辆贴”芯片未能如期抵港。现时“车辆贴”供应已经渐趋稳定,并且开始陆续运抵本港。他又提及,隧道费服务商亦都面对科技人才流失问题,影响系统发展进度,隧道服务商亦已经额外招聘人手,完成开发后端系统使用者介面的工作。
阮康诚透露,“易通行”共耗资9.45亿非经营成本,当中包括购置及安装“易通行”的现场设施及设备、发展及修改后端软件系统、政府收费隧道及青山管制区现有的收费广场必须进行的改建工程,以及购买“车辆贴”。他强调,不会因为推行“易通行”付出的成本,而增加隧道费。
“易通行”透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配合自动车牌识别技术,让车辆无须在收费亭停车便可缴付费用。系统的现场设备可读取贴于车辆挡风玻璃的缴费贴或撷取车辆的车牌影像,并自动辨识车辆登记号码,借此侦测到有关车辆使用收费隧道。系统会在已预设的缴费户口中扣除隧道费,并会通知使用者。
共26万名登记车主早前在递交与车辆相关的牌照申请时已预先登记申请“车辆贴”,运输署会陆续以邮递方式向车主发出车辆贴,下星期内会收到。未有预先登记申请的人士,亦可透过“易通行”网页或流动应用程式递交申请。
现时很多驾驶人士均使用“快易通”服务,运输署首席运输主任何均衡提醒,“易通行”与“快易通”为两个独立的系统,车辆可同时贴上“车辆贴”以及“快易通”标签,以及在不同系统上缴付隧道费。由于同一条隧道只会有“易通行”或“快易通”其中一个的收费系统,所以同时安装“车辆贴”以及“快易通”标签并不会重复收费。
除车辆贴外,为照顾个别驾驶人士的需要,运输署亦有提供只能分辨车辆种类的“车种贴”。“车种贴”按车辆类别分为9类,不能连结车辆,亦不能预设缴费方式,驾驶人士必须定期检查余额,并且到7–11便利店以现金增值,以免户口因不足余额扣除而被追收隧道费或附加费。“车种贴”可于客户服务中心及服务点购买,费用介乎100元至200元。
“易通行”网页已上载资讯介绍如何申请和安装车辆贴、如何开立“易通行”账户及连结自动付款方式,让驾驶人士了解和熟习以“易通行”遥距缴付隧道费。运输署委聘的隧道费服务商已开设客户服务热线38537333,解答市民查询,服务时间为每日上午9时至晚上9时。全港共8个客户服务中心及服务点,亦会由1月7日起开始运作。
运输署于1月9日至20日举行“运输业界试用计划”,邀请部分运输业界持份者试用“易通行”,收集使用者对整个申请流程、用户介面等的意见,以进一步微调和优化系统,务求更切合驾驶人士的需要。
政府早前拟于全港推行电子道路收费,2015年提出“中区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为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及运输署代表其后转口风,称于2023年8月政府收回西区海底隧道营运权后,再于其他隧道以“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控制过海车流量,相关计划继而被“束之高阁”。阮康诚今日回应称,“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的政策目标是采取“两步走”策略,考虑到咨询过程中收到的意见及其他因素,包括隧道费的水平及结构同步作出变更,对公众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咨询期间,各持份者对隧道收费水平及结构调整方向及幅度意见,均有所不同,不少意见认为,如果政府大幅调整隧道收费水平,根本性改变收费结构,整体而言对公众影响可能较大。
他又提及,经济活动于疫情之中复苏,目前对交通造成的变化,以及过海车流的影响仍未稳定,署方认为需要时间观察,方可落实下一步政策较为稳妥;加上“不同时段不同收费”及“易通行”均是新安排,署方认为,应先让社会有序地逐步适应现行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