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演唱会︱24舞蹈员发公开信:仅两天彩排 每首15分钟踏台板
MIRROR演唱会事故发生近四个月,署名“我们是2022年7月28号红馆演唱会事故的涉事舞蹈员”今日(25日)发公开信,以情况综述的形式向公众披露表演者在演唱会中遇到的困难及交代近况。
信中提到对于政府调查报告的结果感到极度震惊及失望,指早于演唱会的前期阶段便认知到舞台有潜在危险,但原来注意到的潜在危险仅是冰山一角,“原来舞台早已危机四伏,而我们却懵然不知”;艺人与舞蹈员只有仅仅两天时间进入红馆彩排,而每一首表演曲目仅有15分钟时间让表演者踏上台板进行排练,“结果大部份表演曲目连基本顺序踩位都不够时间完成,更遑论完成所有踩位后播放音乐演练一次”,并且“大部份机关、灯光及烟花效果我们都是在演唱会的首场演出才初次看见”。
▼7月28日晚 MIRROR演唱会巨型屏幕跌下▼
对虚报数字落差之大感绝望和害怕
公开信首先提到,对于政府调查报告的结果感到极度震惊及失望,指早于演唱会的前期阶段便认知到舞台有潜在危险,“我们踏上台板表演之前互相说的不再是‘Good Show’,而是‘万事小心’”,但再小心“也躲不过这场毁灭性的灾难”。他们又表示对机负责器材的公司虚报器材重量数字落差之大感到绝望和害怕,质疑:“为何他人怠忽职守所种下的恶因,却要卖力演出的我们代其承担恶果?到底是从哪里开始出现问题,导致事态发展至如斯田地?”
信中写道,24位舞者虽然来自不同界别,但当中大部份成员都和MIRROR有多于一次的合作经验,得知能够陪伴MIRROR迎来演艺生涯第一个红馆演唱会时,是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唯当初大家最期待的舞台会以如此悲剧的形式腰斩作结”。
综合公开信内容,可归纳出11项问题:
1.艺人与舞蹈员只有两天时间进入红馆彩排,
2.每一首歌仅15分钟让表演者踏上台板排练
3.大部份表演曲目连基本顺序踩位都不够时间完成
4.24位舞蹈员连一次也未试过齐整地上台表演
5.没有进行一次连同灯光、舞台机关及特效的完整彩排
6.大部份机关、灯光及烟花效果都是在演唱会首场演出才初次看见
7.部份烟火特效从未于彩排期间给舞蹈员实际展示
8.舞蹈员于演出前仅接收到口述及文字粗略告知大概喷发位置及发生时间
9.演练《All In One》时升降台于下降后没有依时上升,直接导致舞蹈员Zisac跌落下受伤
10.台底升降台台边有非原定舞台效果火舌,未熄时舞蹈员已经被升降台升上台面
11.表演《King Kong》尾段降台出现故障,舞蹈员需要从约两米高处跳下升台演出
▼MIRROR演唱会调查报告及拘捕行动▼
有部份舞者需要持续寻求心理辅导及接受情绪治疗
信中又提到事故发生后,有部分舞者需要持续寻求心理辅导及接受情绪治疗,有部份舞者尝试克服阴影重拾工作,亦有部分舞者决定暂别舞台,亦提及至今仍在医院留医的李启言(阿Mo)。在生活考量之下未能处理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仍需要重拾工作,指相信同为受害者的MIRROR成员亦是同样。
信中写道,24位舞者虽然来自不同界别,但当中大部份成员都和MIRROR有多于一次的合作经验,得知能够陪伴MIRROR迎来演艺生涯第一个红馆演唱会时,是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唯当初大家最期待的舞台会以如此悲剧的形式腰斩作结”。
事故的后续处理需持续进行 安全议题仍有待商榷
至于舞蹈公司Studiodanz与舞者的雇佣关系方面,信中则指由于仍在刑事调查当中,不方便作出更多回应,又提到基于精神、情绪状况以及个人考量下,就一些事故后的生活补助与主办方MakerVille和大国文化达成协议,但他们仍认为即使双方已达成基本协议,事故的后续处理需持续进行,特别是有许多安全议题仍有待商榷,认为有责任向公众披露前期所遇到的困难及安全隐忧,从而让表演者、主办方甚至社会大众正视、跟进并处理这些潜在问题,从根本上改善行业生态。
▼现场高清图还原MIRROR演唱会“消失的吊环”▼
指主办方要对外披露其独立调查报告
公开信强调,此刻选择向公众披露资讯并不意在针对任何单位,更不希望引起无了期的追究或指责,只是希望表演业界及公众能引此事为鉴,为表演者提供更多保障及一同改善行内风气。为了能就这次事故提供更全面妥善的后续处理,他们提出主办方要对外披露其独立调查报告,增加事故透明度,调查小组亦要调查彩排入台等前期状况,真正了解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
吁艺人公司出面回应 不要再让MIRROR成员承受舆论压力
另外,又要求艺人管理公司就事故出面回应,承担媒体位置,不要再让同为受害者的MIRROR成员承受舆论压力;而业界亦要为舞台安全议题作出根本性改变。信中又邀请表演行业相关人士联络他们,共同思考可以有甚么实质行动带来改变。舞者又期盼业界未来有更健康的生态发展,让每位表演者得到他们应有的尊重,让悲剧不再重演;亦希望“再也没有人要经历我们走过的地狱,没有人需要体会我们心中的悲痛。”
公开信全文:
致公众及各位传媒朋友,
我们是2022年7月28号红馆演唱会事故的涉事舞蹈员。
距离演唱会事故发生至今已将近四个月——随著政府释出阶段性调查报告,我们认为此刻能在不妨碍司法公正的情况下,以情况综述的形式向公众披露表演者在是次演唱会中遇到的困难及交代我们的近况。
我们此刻选择公开的用意并不是针对任何单位,唯希望各界能对是次演唱会事故所引申到的行业生态问题有更多认知和了解。寄望这些问题浮上水面后能引起社会关注、正视及共同监察事态发展,以杜绝同类悲剧再度发生。
首先,对于政府调查报告的结果,我们感到极度震惊及失望。我们早于演唱会的前期阶段便认知到舞台有潜在危险——忘记了从何时开始,我们踏上台板表演之前互相说的不再是“Good Show”,而是“万事小心”;但现实残忍地告诉我们,无论再怎么小心也好,最后也还是躲不过这场毁灭性的灾难。更令我们感到绝望和害怕的,是当时所注意到的潜在危险仅是冰山一角,原来舞台早已危机四伏,而我们却懵然不知。看到虚报数字落差之大,我们禁不住在心中呐喊:为何上天如此的不公⋯⋯为何他人怠忽职守所种下的恶因,却要卖力演出的我们代其承担恶果?到底是从哪里开始出现问题,导致事态发展至如斯田地?
事故发生至今,我们仍在这灾难性的漩涡里打转:我们当中有部份舞者需要持续寻求心理辅导及接受情绪治疗、有部份舞者尝试克服阴影重拾工作、有部分舞者决定暂别舞台⋯⋯更有舞者至今仍在医院留医。大家面对创伤的处理方式或有不同选择,但我们都没有选择地要活在这阴霾之中,没法真正地从心底开心起来。尽管我们还未能处理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但在生活考量之下亦无可奈何地需要重拾工作;而这一方面我们相信同为受害者的Mirror成员亦是同样。作为当时和我们一起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的艺人,他们在身心灵上和我们承担著同样的风险。事实上这场灾难可以发生在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或许不期而然地留意上空的这个自然反应会从此烙印在我们往后的余生里。
我们二十四位舞者虽然来自不同界别,但当中大部分成员都和Mirror有多于一次的合作经验,包括演唱会、MV拍摄、广告拍摄以及公开演出等等。在这些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亦建立了相当的信任和深厚感情。作为团队当中的一份子,我们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表演,致力为观众带来最好的舞台及作品。而当这些汗水和努力结出成果,得知Mirror将要迎来他们演艺生涯的第一个红馆演唱会,而我们能够陪伴他们一起登上这么大的舞台时,实在是从心底里感到自豪。然而,谁也没法料想到当初大家最期待的舞台会以如此悲剧的形式腰斩作结。灾难发生后,同为受害者的我们亦有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关心,更新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工作情况等。
而这次合作的舞蹈公司Studiodanz和我们舞者们的雇佣关系由于仍在刑事调查当中,在此我们不方便作出更多回应。此外,我们基于精神、情绪状况以及个人考量下,就一些事故后的生活补助与主办方MakerVille和大国文化达成协议。然而,即使双方已达成基本协议,我们仍然认为整个事故的后续处理需持续进行,有许多安全议题仍有待商榷;我们于上文提及到在演唱会前期已留意到舞台有潜在危险:为了日后表演者能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我们有责任向公众披露我们前期所遇到的困难及安全隐忧,从而让表演者、主办方甚至社会大众正视、跟进并处理这些潜在问题,从根本上改善行业生态。
▼11月11日 政府就香港体育馆严重事故调查工作举行记者会▼
一、表演者、舞台机关及特效彩排时间不足
首先,艺人与舞蹈员只有仅仅两天时间进入红馆彩排,而每一首表演曲目仅有十五分钟时间让表演者踏上台板进行排练,彩排时间严重不足。
表演者在舞台上倾尽全力表演之前,需要时间熟习舞台和校对表演项目中瞬息万变的舞台走位;同时舞台上有不少机关如舞台升降、烟花等需要舞蹈员于表演时配合——而以上必要的协调都需要一定时间于舞台上调整。
我们从六月开始日以继夜地进行排练,准备了共十数首有舞蹈部分的表演曲目,期待届时为观众带来最好的表演;结果大部份表演曲目连基本顺序踩位都不够时间完成,更遑论完成所有踩位后播放音乐演练一次。苦练近两个月的成果,却在最后阶段碍于时间不足而无奈草草了事。
其次,于两天彩排期间并没有完整进行一次连同灯光、舞台机关(舞台升降、升桥等)及特效(喷火效果、烟花及七彩纸碎等)的Full Dress Rehearsal。因此表演者不能确定表演时舞台的实际情况、不清楚机关特效实际出现的时间和位置。
每一个演唱会于实际公演之前都一定会进行一次Full Dress Rehearsal,让整个表演按著流程预演一次、模拟一次实际情况。Full Dress Rehearsal除了可以给表演者一次实际体验、能在正式公演前调整状态外,它更是一个重要的排错过程。主办方、制作团队以及表演者可以借此机会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前处理,降低表演风险。
本来彩排的时间已极度缺乏,再雪上加霜的是连最基本的、完整的Full Dress Rehearsal也没有。大部份机关、灯光及烟花效果我们都是在演唱会的首场演出才初次看见。例如《Ignited》项目中于全体舞蹈员头顶上空运作的升桥机关,我们在舞台表演当刻才与观众一样,首次看到其实际运作。我们在不确定舞台安全的情况下,紧张地怀著不安的情绪上台表演——说7月25号公演当天才是真正的Full Dress Rehearsal也毫不为过。
再者,部份烟火特效从未于彩排期间给舞蹈员实际展示,由于没有进行过一次完整的Full Dress Rehearsal,舞蹈员于7月25号演出当晚才首次亲身体验绝大部份烟火效果:舞蹈员对于其规模、喷发时间、喷发位置等重要安全资讯于上台表演前均无清晰认知。
舞蹈员于演出前仅接收到口述及文字粗略告知大概喷发位置及发生时间;7月28号演出当晚我们于升降台台底准备出场表演《King Kong》项目前才被告知原定喷火效果将会转为喷发烟花,紧急改动之下却没有其类型、喷发时机、喷发位置等重要安全资讯的清晰指引。
二、舞台机关于彩排及演出期间屡次出现机械故障、损害及延误,直接危害演出人员人身安全
第一,原定于7月24号晚上十时开始的Full Dress Rehearsal因舞台机关多次故障而延误,导致表演者于7月25号凌晨一时半才能开始Full Dress Rehearsal。而在7月25号凌晨的Full Dress Rehearsal演练《All In One》项目时,原定台中降走艺人的升降台于下降后没有依时上升,直接导致舞蹈员Zisac跌落升降台台底受伤,需要由救护车送院。及后制作团队并没有即时暂停所有彩排。在其后的正式表演场次中,舞蹈员Zisac亦因伤未能上台演出。
这个意外除了对我们造成实质身体伤害外,更为我们的士气带来沉重打击。在缺乏充足彩排的情况下,我们本来就已如坐针毡;若舞台早已多次发生故障,为何问题还未处理好就让我们上台?这个意外难道真的没办法避免吗?就著这些情绪和疑问,我们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全黑的限时动态作出控诉——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就舞台安全问题公开发声。
其实我们这二十四位舞蹈员连一次也未试过齐整地上台表演。我们一起苦练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只是希望可以齐齐整整、开开心心地一起享受舞台。我们本来还在期盼在后面的场次中,若Zisac身体许可的话,即使只出场一首歌也好,我们二十四个也可以一起上台表演⋯⋯仅仅四天后,远远比这更严重的灾难便将我们这卑微的心愿彻底粉碎。
第二,于7月28号演出期间,舞蹈员在台底准备出场时曾目睹台底升降台台边附近有一条目测高度约有20至30厘米,并非原定舞台效果的火舌。但未见火势熄灭时舞蹈员已经被升降台升上台面。
第三,于7月28日演出期间,表演曲目《King Kong》尾段原本该降平的升降台出现故障,舞蹈员需要从约两米的高处跳下升台以走到下个位置继续演出。
诉求
我们此刻选择向公众披露这些资讯并不意在针对任何单位,更不希望引起无了期的追究或指责;只是希望表演业界及公众能引此事为鉴,为表演者提供更多保障及一同改善行内风气。为了能就这次事故提供更全面妥善的后续处理,我们在此提出诉求:
一、主办方对外披露其独立调查报告,增加事故透明度。
二、调查小组同时调查彩排入台等前期状况,真正了解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
三、艺人管理公司就事故出面回应,承担媒体位置,不要再让同为受害者的Mirror成员承受舆论压力。
四、业界未来为舞台安全议题作出根本性改变。
五、邀请表演行业相关人士联络我们,共同思考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可以有甚么实质行动带来改变。
我们为此付上了沉重的代价。我们期盼业界未来有更健康的生态发展,让每位表演者得到他们应有的尊重,让悲剧不再重演——希望再也没有人要经历我们走过的地狱,没有人需要体会我们心中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