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铁|黄头变乌蝇头 服务40年列车今告别 工程师不舍旅程终完结

撰文: 钟妍
出版:更新:

【东铁/沙中线/过海段】1982年5月6日下午2时,九铁首班电气化火车从红磡至沙田开始载客行走;昔日的英制“黄头”电气化火车,经过中期翻新成为东铁“乌蝇头”12卡车,车队前后服务香港近40载。
40年后的5月6日,港铁今天安排12卡列车,下午1时开出最后一班乌蝇头列车告别乘客,列车的荣休之旅,路线恰巧同样由红磡驶到沙田,告别一个时代。明天起,东铁轨道上,再无英制列车,换上新韩制9卡列车。
百年历史的东铁,车队换代早非首次出现,从最初使用蒸气火车,后来转用柴油列车,紧随时代步伐推行全面电动化,一代又一代的列车,见证香港发展。曾参与12卡英制列车由“黄头”变成“乌蝇头”工程的前九铁工程师,对于“老朋友”荣休,虽感不舍,但列车服务一直配合社会需要来转变,回忆起当日一手一脚,为列车“装身”改造,见证列车陪伴港人走过40年,旅程终要完结。
《香港01》专访三代前九铁的工程师,回忆当年与英制列车合作的点滴。

▼历代东铁用车▼

+3

东铁最先使用蒸汽火车,至60年代起全面改用柴油火车,前九铁工程师高荣勋于1981年加入当年的九广铁路局,经历两铁合并,2015年退休离开港铁。

高任内一直负责东铁及西铁列车的相关工作。他说,加入九铁时车队仍然采用柴油车,每天“轰轰轰”坐火车上班,看着新界农民担着担挑出入。其后东铁逐步电气化,至1983年,红磡至罗湖站实行全线电气化,完全淘汰柴油拖拉载客列车。

工程师高荣勋︰近郊列车通勤化 座椅摆位刻意调节增企位

九铁早于1978年起开展电气化工程,沿线铺设双轨及安装架空电缆等,并向英国都城嘉慕订购本港第一代电动组合列车,即为现时大家熟悉中期翻新列车变身成乌蝇头前的“黄头车”,当时列车凭抢眼黄色车头设计,因而获得“黄头车”的称号。

高说,“黄头车”为近郊列车,加速较慢,站与站之间距离较远才可行,但后来加了沙田站等新站,对列车速度要求亦增加,为符合乘客要求,工程人员已为列车加粗车轴增加承重,座椅摆放亦有所调节增加企位。

至90年代,工程人员发现“就咁改少少、改少少系唔够用,所以要大改革。”高说,频密的起步及煞车,令列车承受不到增加的应力,检视后列车结构都要加强,为加快上落乘客,列车每卡车厢的车门数目亦由3道加至5道,“最大转变是corporate image(公司形象)转变,由黄头突然转做焕然一新感觉”。

负责翻新黄头成乌蝇头 工程师黄敏韬︰好似我嘅Baby,𠵱家要㓥开架车唔要 有啲唔舍得

经过中期翻新的列车,由原来的“黄头”变成“乌蝇头”,即现时12卡列车的模样。黄敏韬于1989年加入九铁,至1997年加入有份参与翻新列车的工程公司阿尔斯通,黄也一直参与翻新列车工作。他说,当时列车的改动相当大,“本来唔可以由北面车头行到南面”,要拆除部份驾驶室,增加车厢之间接驳位置,而动力及电力系统都有更新,车厢加了显示屏等,“差唔多所有嘢都系新”。

黄敏韬整个工作生涯都几乎与“乌蝇头”列车有关,“好似我嘅Baby,而家要㓥开架车唔要,有啲唔舍得。”他说,即使离开了九铁,但之后每逢乘坐东铁,若听到车身有不寻常声响,都会向车站汇报。

“乌蝇头”于1997年2月投入服务,1999年加入九铁的王宏亮曾担任一线维修工程师。他忆述,12卡列车较其他香港铁路列车都要长,往往检查期间,由车头走至车尾都要用上数分钟。王当时为“乌蝇头”作恒常维修,确保列车运作安全可靠,指十多年来亦一直改善列车的电路控制等,增加可靠性及舒适度。

05年列车底盘组件支架现裂纹 工程师验车底吸验纹剂一度失声

不过,中期翻新列车运作期间都曾出现问题,高荣勋与王宏亮都提起2005年中期翻新列车底盘组件支架出现裂纹一事,王说,当时曾连续工作逾30小时,为所有中期翻新列车装置临时辅助索带,并作检查。当时已被调负责西铁项目的高荣勋,临危受命为所有列车的底板检查,更曾因吸入太多挥发性的验纹剂,导致喉咙肿胀无法发声。

“经过咗40年之后,呢架车终于应付唔到咁大嘅需求,终于系要淘汰,咁系有啲唔舍得”高荣勋见证12卡车的前世今生,“始终系自己一手一脚维修过又改造过,生命好大部份摆咗喺𠮶到,有啲亲切感,有啲依依不舍。”不过他指出,东铁过海段轨道有大斜坡,若仍要“老人家”列车爬坡,速度始终不及韩制9卡列车,认同因应新服务,有需要转用新车。

▼12卡“乌蝇头”列车即将退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