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密件】六四前后密报曝光 英接报邓小平做好流血镇压准备

撰文: 劳显亮
出版:更新:

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最新一批1989至1990年的国会和首相府档案,最瞩目的是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的英国外交电报首次曝光,北京戒严后,英国已收到消息指邓小平已做好流血镇压的准备,“200人死换20年和平”。密件又揭露,六四后解放军内讧,以及中方面对西方经济封锁,欲以香港基本法做筹码谈判。

英国解密文件指,六四清场后,解放军内讧,有军人向天开枪。(Getty Images)
1989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唐纳德指美国学者收到消息指,邓小平已预计民运流血收场。(英国解密文件)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病逝,引发八九民运,5月20日,时任总理李鹏宣布北京戒严。

中国已做好牺牲示威者性命的准备

根据英国解密档案,时任英国驻华大使唐纳德(Alan Donald)在戒严当日,与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和毛泽东思想的美国学者Stuart Schram教授午餐,Schram收到消息称邓小平曾表示“200人死可换来中国20年的和平”(two hundred dead could bring 20 years of peace to china),认为中国当局已经做好牺牲示威者性命的准备,来换取稳定和改革的时间(the sacrifice of a number of demonstrators lives now would stabili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唐纳德又指,收到美国国防部的三大情报:中国政府无法避免流血冲突;政府医院人员已被召回到工作单位;军队已获指示要采取一切手段平定局势。电报中又指,尽管中国高层在李鹏宣布戒严后仍有声音认为需要温和处理民运,但学生令政府和党没面子,令局势推向灾难。

1989年6月9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接见解放军戒严部队,称赞军队平息暴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图片)

清场后解放军内讧 军人向天开枪

六四镇压后翌日,唐纳德向伦敦发电报,认为执行清场的解放军27军,与军方其他部队的冲突,令局势“迫在眉睫”。在建国门外使馆区,有30辆坦克,他建议使馆人员远离门窗,以免误中流弹。

英国驻美大使Antony Acland在6月7日的密电中指出,解放军38军与镇压行动保持距离,但中央情报局(CIA)认为军中未有另一股势力,对中国爆发内战表示怀疑。

唐纳德在6月7日的电报中指北京局势进一步恶化,有手持武器的平民在长安街向东走向建国门外大街,有解放军在该处向天开枪,流弹打中英国人居住地公寓。而外交公寓附近有士兵驻守,预计有狙击手埋伏,大使馆门外警卫已由解放军取代。

6月9日,邓小平以中央军委主席的身分接见戒严部队军官,当日唐纳德再发电报,称当局在北京展开大规模搜捕,群众恐慌不敢在街上逗留。解放军陆续把烧焦的军车拖到路旁,并拆除学生和市民设置的路障,天安门广场内有装甲部队出现,认为坦克兵团仍驻扎该处。他又解读邓小平讲话,认为讲话中强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方向无变,但全无提及1987年中共十三大赵紫阳当选总书记后的贡献,认为赵紫阳已经失势。

当时唐纳德决定撤侨(evacuation),建议港府用包机接载滞留在北京的港人,大使馆制定撤侨计划,“如要在短时间内撤离500至600名香港人,港府应决定用多少架包机。”他又指虽然西方国家并无集体行动的计划,但已与美、加、澳大利亚等国大使馆密切联络。

1989年不少香港学生和市民上京支援民运,六四镇压后,港府最后包机协助港人撤离。(Getty Images)

中方欲在基本法让步换解除经济制裁

六四镇压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1989年6月21日,英国国会议员夏米勒(Hal Miller)手写信件给时任首相戴卓尔夫人,引述一名香港老朋友指,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希望夏米勒7月访问中国,商讨英国以非官方渠道向中方提供优惠贷款和持续投资,更表明愿意在草拟《基本法》上提供“更大弹性”作为交换条件。

不过英国驻华大使唐纳德强烈反对建议(strongly against this move),认为夏米勒若访问中国,中方必定作政治宣传,让外界以为英国接纳李鹏路线。

时任港督卫奕信亦在电报中称,若夏米勒访华,难免被公开,更不会有任何得益,更指在屠杀后不久(soon after the massacre)与尤其是李鹏等中国领导人接触,一定会在香港惹起反弹。最后英国外相贺维(Howe)与夏米勒商讨后,决定放弃有关建议。

英国国家档案馆今日(12月30日)公开了过百份档案,横跨1980至1989年代,包括冷战结束、柏林围墙倒下,亦有数份档案涉及中国和香港。不过其中三份本应可解封的“Contingency Planning for Hong Kong”(香港的应变计划)的密件,则在英国政府要求下仍暂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