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黄锦星避谈填海与减碳是否矛盾 环团斥讲一套做一套
林郑月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强调不会放弃“明日大屿”计划,同时宣布力争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27日)在记者会上,被追问大规模填海造岛计划,会否与减碳目标有抵触。黄解释,建筑过程的确会用电及有碳排放,但最重要是在建设或设计上,如何做到低碳节能,避谈填海与减碳是否矛盾。
黄又强调,会推动各个政府部门,包括发展局,在各项发展中迈向低碳,甚至零碳运作。
黄锦星今日出席《施政报告》记者会时,被问及“明日大屿”的大规模填海造岛工程,将会制造大量碳排放,会否违背碳中和的目标?黄锦星解释,不同大型基建都要做环境评估,环保署会以专业态度审批。他指,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是用电,占整体碳排放的三分二,认为无论是填海或是棕地发展项目,最重要是建设或设计上,如何做到低碳节能。他强调,会推动政府所有部门,在任何发展项目中,都尽量迈向低碳、甚至接近零碳运作。
黄锦星又指,香港有大量惰性建筑废料,在港几乎没有出路,要透过远程船运往台山填海,当中产生不少碳排放,影响低碳转型路线,日后于“明日大屿”填海,则可免却相关排放。
↓明日大屿计划概况↓
环团批评港府“讲一套做一套”
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认为,参考机场三跑相关的填海工程,约九成填料是来自内地,只有约一成来自本地,对黄锦星“明日大屿”填海,可减惰性建筑废料运送碳排放的说法感讽刺,质疑港府“讲一套做一套”。刘希望,黄锦星应说明透过什么措施,令日后工程大致近乎零碳排放,例如是否在人工岛上,预留空间作太阳能或风力发电、只准使用单车或电动车等。
刘又认为,环境局责任是保护环境,过去不少环团已提及发展“明日大屿”会对环境及附近珍贵物种的影响,局方不应对此只字不提,又担心环评漏洞会令工程通过,仅靠补偿措施弥补,希望环评更具透明化,避免闭门造车。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今早亦有请愿行动,批评填海不但建造成本高昂,更会大幅增加碳足印,对整个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系统,带来难以估计破坏。该会又指,项目将进行1,000公顷填海,在中部水域建造人工岛,建筑工程所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填料采购和运输,将大大地破坏政府对减碳的承诺。
垃圾征费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至于重返立法会讨论的垃圾征费,黄锦星被问及有否信心通过时,他指,若仅靠政府措施,回收只会事倍功半,认为征费是重要措施。政府推广回收减废即使有成效,亦不能相比。
黄又指,在疫情期间,经济状况一般时,市民或感困惑,为何仍要推出征费。但他认为,征费会做到专款专用,即征收10亿元,会拨10亿元投放在减废回收,届时会创造更多绿色就业机会。他又说,有政党对此有正面回应,会加强对政党游说工作,希望争取更多理解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