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19】政府称收地“接踵而来”? 数据揭穿语言伪术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报告》今日(16日)出炉,当中在房屋土地范畴著墨不少,更提出引用政府以往强调为“尚方宝剑”的《收回土地条例》建公屋。除了收回三类私人土地外,又指出政府会引用条例收地工作会“接踵而来”,未来共涉约700公顷。不过,政府其实将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及元朗南发展区等一直按计划推行的项目,计入未来需收回的私地计算,所占土地面积已达上述700公顷的九成,变相搬收字“领功”。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则批评,政府提及的收地700顷,当中并无“新招”,批评只是滥竽充数。

特首林郑月娥在记者会指出,政府将“大胆”地使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以建百分百的公营房屋。(资料图片)

称未来收地700公顷 引用条例“突破思维”

特首林郑月娥在记者会指出,政府将“大胆”地使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兴建百分百的公营房屋,包括公屋、绿置居、居屋或首置盘。

按新一份《施政报告》所示,除了收回三类私人土地外,政府引用条例收地的工作将“接踵而来”,当中涉约700公顷,有400多公顷料将于未来5年收回,远超过去5年收回的20公顷。

+19

历届特首提出新发展区 占预期收地面积九成

林郑多次强调引用条例“突破思维”,不过,《施政报告》将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以及元朗南发展区需收回的私地,计算在该700公顷内,其余则为其他公营房屋计划及公共工程。然而,上述发展区均由历届特首提出,包括曾荫权及梁振英。

翻查数据,整个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须收回的私地共182公顷;洪水桥则约324公顷;元朗南则推算约146公顷。换言之,上述发展区已“未来收回土地”面积约逾9成。

政府收回棕地 惟难安置部份现有作业

此外,《施政报告》又提到引用条例收回新界棕地,料约450公顷,规划署会优先检讨当中160公顷较接近现有的棕地。

不过,消息透露,对于政府如何处理有关棕地的现有作业者,政府至今仍在探讨。消息指出,虽然政府将兴建多层楼宇安置棕地作业,但届时租金可能约数十元一呎,对比现时仅数元的呎价,料难以安置部份现有作业。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指出,《施政报告》提出收地700公顷,有大部份为已公布的新发展项目,当中并无“新招”。(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本土研究社:政府仅滥竽充数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指出,《施政报告》提出收地700公顷,有大部份为已公布的新发展项目,当中并无“新招”,批评有关数字只是滥竽充数,“当咗自己好似成功争取咁!”

他又指,即使撇除该700公顷,按新一份《施政报告》的说法,若政府引用条例收回棕地,只会收回较接近新市镇等的地皮,未有理会其他具千公顷的棕地,批评力度不足。

他续指,政府口中的“百分百公营房屋”包括首置盘。他认为,在现今楼市下,年轻人根本难以负担有关单位售价,相关措施无法对应年轻人的置业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