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极刑】非礼延颁学位 示威冲击踢出校 还原20分钟聆讯过程

撰文: 曾雪雯
出版:更新:

近年大学生参与校园示威后,屡被校方以“纪律聆讯”处分作结——从2016年香港岭南大学学生围堵校董会,要求校方按承诺检讨特首校监必然制,被校方发警告信;到今天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因民主墙管理风波,触发冲突,涉事学生被校方勒令停学或即时退学“永不录取”极刑,不得上诉。熟识理大“纪律聆讯委员会”运作的消息人士透露,“永不获理大取录”的处分属理大首例。委员会过往一般处理学术失德,如作弊伪造文书等案件,由于涉及私隐,案例、成员、判决过程均保密,学生又是如何走过这暗黑无光的黑盒子?

每年理大学生会会期都于2月28日完结,但前会长林颖恒却在落庄翌日迎来“停学判决”。(曾雪雯摄)

民主墙管理权谁属成导火线

去年9月底,理大学生会把民主墙改成连侬墙纪念雨伞运动四周年。校方指学生会违反民主墙使用守则,以红纸遮盖民主墙,并一度声言接管由学生会管理的民主墙。事件触发理大学生10月4日到校长办公室门外示威。当时,理大副校长沈岐平、学务长莫志明现身接见学生惟拒绝即时公开交代,学生围堵二人要求解释时发生推撞,时任理大学生会会长林颖恒与沈岐平双双倒地,双方一度举行闭门会议商讨无果。其后林颖恒“绝食明志”,校方最终发声明确认学生会拥有民主墙管理权。

前理大学生会会长林颖恒(左)去年曾为理大民主墙事件绝食,要求与校方对话。(资料图片)

理大保密聆讯近三个月 学生会长卸任变停学

事件看似落幕,林颖恒却在11月底接获通知,校方指“学生纪律聆讯委员会”就10月4日的冲突开展“纪律聆讯”调查。一场为民主墙言论自由而起的风波,逐从媒体镜头下被收进密不见光的黑盒子内,所有争议、判刑准则等都被盖上“保密”印章,公众无从得知审讯过程。至3月1日,林颖恒卸任理大学生会会长的翌日,收到校方纪律聆讯裁决信,校方指控他诽谤或殴打教职员、拒绝听从校方人员指令及破坏校誉,勒令他停学一年。事件始再度走入公众的视野。

林颖恒被控犯三项校规:“拒绝遵守由相关人士的指令并因而影响其教学、学习、研究或处理大学行政事宜”、“进行任何有损害大学声誉的行为”及“诽谤、袭击或殴打大学教职员”,被勒令即时停学一年。(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前学生会长兼委员会前成员:会议首罚校园示威

作为学生会前会长,林颖恒曾是“纪律聆讯委员会”一员。委员会过往常处理作弊、伪造文件等案件,在他印象中,这次是首次牵涉校园示威被罚的案件。基于过往出席纪律聆讯委员会的经验和了解,他坦言委员会聆讯过程绝不透明。

你坐低,佢哋会问“你觉唔觉自己有错?”
理大学生会前会长林颖恒

还原20分钟审讯片段 被问“你觉唔觉自己有错?”

林颖恒忆述,聆讯当日,他有20分钟聆讯时间。“你坐低,佢哋会问‘你觉唔觉自己有错?’”。当他自辩时,却被聆讯人员制止,“我哋唔系要听动机”,他认为聆讯过程有违无罪推定原则。“不停重复问‘你会唔会有少少后悔?’”林颖恒认为在席委员凭主观感受判断指控是否成立。

委员会聆讯结果指,林颖恒计划、组织及引致10月4日示威“损害大学声誉”。(曾雪雯摄)

组织示威成“损害大学声誉”控罪原因之一

委员会聆讯结果指,林颖恒违反三项校规。当中,林颖恒计划、组织致10月4日示威,更成为控罪“进行任何有损害大学声誉的行为(第1(h)条)”原因。“当权力可以大到去判处学生可否读书,甚至以后冇得读书,但入面(委员会聆讯)系咁主观,唔系以Evidence based(基于证据)去判决,而又唔透明呢,咁成件事就好大问题”,林颖恒说。而结果聆讯不设上诉机制。

有指与会者发言:凭经验觉得学生一定讲大话

有熟悉委员会运作的消息人士亦指,委员常以主观感受判断指控,而非以证据为依据。该消息人士指,曾在会上听过有与会者指,“以我多年做老师嘅经验,我觉得呢个学生一定系讲大话”。他又指曾有作弊案例,证人毋需出席作供,委员仅以第三者覆述的间接性供词判断指控成立。

消息人士:做法罕见  非礼只判延迟颁授证书

据悉,校方作即时停学的处分,极为罕见。消息人士指,按委员会以往案例,即使学生牵涉刑事罪行如在校或宿舍内非礼,亦只判延迟颁授大学学位证书;至于虽有案例被判以即时退学,但亦属屡劝不改的学生如“出猫惯犯”等,委员会一般不曾轻易对学生处以停学“极刑”,他从未听闻“永不获理大录取”的案例。

涉事的护理系硕士生何俊谦被罚退学,并永久不被理大录取。(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六人委员会成员 一人曾为发警告信致歉

理大学生纪律委员会由八名固定成员组成。据悉,是次聆讯牵涉两名委员会成员学务长莫志明、时任学生会会长林颖恒,故需避席,成员由余下的五位教职人员及另觅一名学生代表组成。当时委员会主席为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结构工程讲座教授陈绍礼,其余教职人员则为应用科技及纺织学院院长黄永德、中文及双语学系副系主任冯淑仪、电子计算学系教授陈振冲、协理副校长(学术支援)何兆鎏。

2014年有理大facebook爆粗评反占中人士,理大一度向学生发警告信。时任学务长陈振冲最终回收警告信并向公众致歉。(香港理工大学facebook截图)

学生网上爆粗评反占中人士 遭发警告信最终收回

其中,委员会成员陈振冲教授过去曾牵涉另一宗惩处学生风波。2014年,理大物流及航运学系三年级学生朱进杰在社交平台Facebook以粗口评论反占中人士。理大纪律委员会曾发出警告信,要求涉事学生书面解释,否则需延迟毕业或接受服务令。事件引起公众哗然。时任学务长陈振冲最终回收警告信并向公众致歉。

岭大学生会围堵校董会 事后收警告信成学界先声

记者翻查本港教资会资助大学架构,发现八大均设功能相若的“学生纪律委员会”,惟委员会组成各有不同,多由校方委任各学院教授、一名校职员代表,惟各校共通点是,学生代表占会内少数。

2016年2月,岭大学生围堵校董会,要求校董会兑现承诺:校董会需在成立“检讨岭南大学条例修订小组”时,一并检讨“特首校监必然制”。(岭南大学学生会facebook图片)

近年校园抗争时有发生,学生纪律委员会却渐成校方处分学生的工具。2016年2月,岭南大学学生会要求校董会废除特首校监必然制,期间围堵校董会要求兑现成立专责委员会检讨的承诺。一个月后,岭大透过“学生纪律委员会”展开纪律聆讯,以大比数通过向学生会前会长刘振琳和前人力资源干事卢艺贤发书面警告;而去年浸会大学学生占领语文中心,抗议普通话豁免试评分机制欠透明,时任学生会会长刘子颀与中医学系学生陈乐行,事后分别被“纪律委员会”罚停学一个学期、8天,为同类事件首次因校园示威被判处停学的先例。

理大学生会告示版仍贴有林颖恒在内的学生会内阁合照。(曾雪雯摄)
唔想因为自己一个决定而令学生冇咗一个学位
理大学生会前会长林颖恒

至于今次事件中被判停学一年的主角林颖恒,他担心纪律委员会容易成为院校处理异议学生的工具。他指,事件源自民主墙管理权问题,当时他已用尽一切方法仍无法与校方对话,“如果我当时放弃,学生会就会失守”。他指,一直有传校方欲收回学生会管理的学生会大楼,当时他忧虑收回民主墙的下一步,就是收回学生会大楼,因此不能在事件上退让。他虽说至今无悔,却惋惜当日同行硕士生何俊谦被判退学,“唔想因为自己一个决定而令学生冇咗一个学位”。不过公众终归无法得知黑箱内的一切,只知有一名学生终身被拒诸一所大学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