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收藏家杨广颢拥过千珍藏 从绝版月饼罐忆述老香港 

撰文: 张美华
出版:更新:

近年月饼款式多不胜数,除了传统的莲蓉月饼外,亦有冰皮月饼、雪糕月饼,以至近期大热的奶皇月饼等。这些月饼的包装设计亦五花百门,想得出的奇形怪状设计都应有尽有,每家每户都一定有各式各样的月饼“看门口”,准备与亲朋好友共赏中秋节。但在香港早期,月饼原来是贵价奢侈品,并非人人有能力购买到这种佳节食品。“以前既人好重视系中秋节送礼,但佢地未必有咁多钱既时候,就会系月饼会到每个月俾十几蚊到几十蚊,供成年就系为咗买个几盒月饼架咋!”民间艺术收藏家杨广颢收藏过千件与中秋节有关的物品,小至以往月饼盒上的“月饼纸”、月饼会的月饼目录;大至绝版的月饼模具和不同年代的月饼盒,他都有收藏。一件件的中秋收藏品,都有一个个的老香港故事。

杨广颢指“得云月饼”的月饼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罐上图案以香港开埠的海港做设计主题,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卢翊铭摄)

↓↓ 多款珍贵中秋节收藏品.点击看图 ↓↓

+10
杨广颢收藏民间工艺品超过二十年,回想起收藏生涯的开始,全因儿时与家人同游戏棚的回忆。(卢翊铭摄)

绝版“得云月饼”罐 反映香港五十年代历史

收藏民间工艺品超过二十年,回想起收藏生涯的开始,原来始于儿时与家人同游戏棚的回忆。杨广颢忆述:“细个个阵,阿爷阿嫲有时会带我去睇大戏,入场既时候会见到好多唔同既刀刀枪枪,哗!觉得好靓好型,就系由个时开始,对各种中国既民间艺术慢慢产生兴趣”。

钟爱民间艺术的种子陪伴杨广颢成长,令这颗种子萌芽的,是数次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合作筹办民间工艺展览的经历,令他踏上成为民间艺术收藏家的道路。

50年代的得云月饼罐 有如老香港的“时间锦囊”

说起众多和中秋节相关的收藏品,到底那一个才是宝贝中的宝贝呢?杨广颢毫不犹疑地选了“得云月饼”的月饼罐。他说:“千祈唔好睇少呢个得云月饼罐呀,因为而家已经好难储架喇!”。月饼罐上低清到“起格”的图案,原来是50年代当时印刷的高科技。

由于初时的月饼由纸盒盛载,盒上贴小小一张月饼纸,就已经是得体的送礼佳品,但“得云月饼”却用上贵价的金属罐包装月饼,而罐上的花炮、凉亭和海港都是50年代香港的标志,而最特别的是月饼罐左下角,既是50年代、亦是香港战前时期独有的五个数字电话号码。杨广颢坦言这个月饼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罐上图案以香港开埠的海港做设计主题,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

杨广颢希望向下一代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教育学生们香港的民间工艺和收藏中的环保慨念。(卢翊铭摄)

↓↓ 多款珍贵中秋节收藏品.点击看图 ↓↓

+21

北菇鸭腿月、叉烧金腿月 已消失的老香港味道

从收藏品之中,也可看到香港人的饮食口味变化。回看60到70年代的月饼会传单,当时除了有大家熟悉的双黄白莲蓉和五仁月饼外,更有女士们最爱的“玫瑰莲蓉月”、北菇鸭腿月和叉烧金腿月等等。可惜香港人的口味亦敌不过时代的转变,杨广颢感叹:“时代行,咪照食雪糕月饼啰!而家都冇可能叫啲小朋友再食鸡油月饼㗎嘛!”

相比起让年轻一代复制那些年的“绝种”月饼,杨广颢更希望透过收藏品,向下一代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他认为近年的学生接触的事物都“好唔真实”,尤其在网上资讯泛滥,当有资讯的源头出错,便会令学生接收错误的资讯;而学生亦未有机会接触事物真正的源起。杨广颢希望能让学生们认识真实的事物,近年他不时会到中、小学做巡回展览,向学生展出他多年来过千件的收藏,让学生能亲身摸到及看到不同民间艺术的真品;教育学生们香港的民间工艺和收藏中的环保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