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区智障成人服务难求 妈妈苦诉︰“子女不傻,只等社会给机会”

撰文: 李智智
出版:更新:

“我们不敢奢望服务质素,只求一个名额”,一群来自“北区智障成人服务关注组”的妈妈在立法会议员陪同下召开记会,道出7年来为智障子女争取增加日间服务的心声。现时北区智障成人服务轮候期有增无减,长达8年。她们日以继夜照顾子女,早已经身心俱疲;但向政府求助却从来得不到回音,更令人乏力无助。父母们的心声,就只有这一句︰“子女并不傻,只等政府和社会给予一个机会”。

43岁的李太于17年前因早产诞下患有中度智障和自闭症的女儿,被逼放弃幼稚园文职,照顾女儿李菁然。虽然菁然下年才毕业,李太已担惊受怕。

李太解释,女儿经常情绪不稳“大哭大叫”,日常自理能力低,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极具规律生活才会安定,每次转换新环境需3年以上才适应。但毕业后仍需要轮候至少4、5年,只能到展能中心暂托服务及地区支援中心,惟这类“中转服务”亦严重饱和,亦需等半年,“变相等了又等,刚适应完又要再适应”,严重影响女儿学习和情绪。她称,“无论寸步不离照顾女儿多辛苦亦能坚持,但不能照顾她一辈子,需要社会给予支持”。

她又指出,地区支援中心每周有时只能提供2至3天服务,导致未能衔接就学时每周五天有系统之学习,及未能提供全面稳定之训练,曾有家长的智障子女开始有能力倒退,“原本识写名,变到不懂了”。但她无奈称,“不敢奢望服务质素,只求得到一个名额”。

上星期三(29日),“北区智障成人服务关注组”成员在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左)陪同下,表达对增加北区智障成人服务的诉求。(李智智 摄)

至于陈太(45岁),她带著同样患有中度智障和自闭症的儿子陈翰杰(22岁)向记者无奈称:“我只感觉到政府不重视智障人士的弱势家庭,否则为何多年来毫无长远规划?有多少响应诉求的建议有真正落实?”

陈太表示,汉杰于2013年毕业,原本获到庇护工场工作,但因名额不足,只能再轮候半年,到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的严重残疾人士日间照顾服务。原本这类“中转服务”以往只需停留1至2年,但因庇护工场短缺,一用至今就4年,而日间庇护工场服务已等了7年多。

陈太不但照顾汉杰,亦要同时照顾年迈的奶奶,形容身心俱疲,令她患有网球肘和椎间盘凸出。自汉杰毕业后,在“零服务”的日子,“几乎连透气时间都没有”。她去年曾答应让汉杰跨区到大埔庇护工场,但因她的父亲在内地突然病重,她无法按时接送汉杰到工场,被取消名额,更一度被社署要求“重新轮候”。

陈太苦称:“照顾子女的劳累不及向政府争取支援艰辛”。她强调,智障子女只需持续训练亦可成才,视乎政府和社会能否给予学习的机会。她称,“我儿子懂得游泳,虽然用了3年时间,但证明只要给他机会,就会有希望”。

苦诉北区智障成人服务不足

上星期三(29日),“北区智障成人服务关注组”成员在立法会议员张超雄陪同下会见记者,苦诉对北区智障成人服务的不满。该关注组由一批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及家长组织于今年4月12日组成。

早前《香港01》曾报道,过往北区智障成人服务严重不足,中度至严重智障成人服务尤是短缺,该关注组投诉,当区服务单位数目更是零增长,连同等候宿舍需等候17、18年,形容“临近爆煲”,不少智障毕业生处于“零服务”。该关注组早前收集逾300个签名,并于本月10日会见社署代表,争取增加日间复康服务,社署承诺会于一个月内回复。

8月10日,北区智障成人服务关注组由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协助约见下,与社署助理署长郭志良(后中)会面,表达对北区智障成人服务严重短缺的忧虑及诉求。(北区智障成人服务关注组提供)

根据社署康复服务中央转介系统,日间残疾成人服务(包括弱智人士、肢体伤残人士、精神病康复者及视障老人服务)的轮候时间,在截至今年6月30日,北区展能中心及庇护工场的轮候服务人数分别为78人和196人,而展能中心正常最快轮侯时间为8年,庇护工场为7年。

另据张超雄提供的资料显示,未来12年北区将会有223位中度至严重智障学童毕业,惟未来4年当区只为严重弱智人士宿舍和展能中心分别增加12个名额。关注组成员之一的李太对此深感“绝望”,强调早于2011年开始,与一批家长向社署要求增加日间复康服务,惟至今“不见服务增加,只见轮候期有增无减”。

李太批评社署一直无视智障家庭要求增加日间服务的诉求。(李智智 摄)
陈太带同患有中度智障和自闭症的儿子陈翰杰会见记者,冀政府和社会给予儿子学习的机会。(李智智 摄)
北区智障成人服务关注组向社署提交的空置处所清单。(受访者提供)

就增加日间服务中心,关注组曾向社署建议多间空置处所,包括联和墟公立学校、上水宣道小学、上水石湖墟田料米业商会公立学校、东庆学校、从谦学校、粉岭祥华邨祥礼楼2楼、粉岭雍盛苑社会福利设施单位及上水太平邨平静楼。惟张超雄称,有关学校的选址全遭驳回,原因是已计划改作房屋和教会用地,而部分公屋空置处所亦可能被居民反对而驳回。

由于政府正制订新的《香港康复计划方案》,就残疾人士的各种服务订立短、中及长期措施,劳工及福利局计划下年底向政府提交报告。张超雄认为,有必要加入就智障人士服务设立规划参数(如以某一定人数,就设一间服务中心),以作长远规划。

就有关建议,社署回复《香港01》时称,已联络房屋署及规划处,并得悉除前从谦学校空置校舍外,其他有关校舍或处所均已出租或已预留作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前从谦学校校舍有大部份位于私人土地上,而土地业权人署方现正与政府商讨土地使用的事宜。 社署又强调,会继续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积极物色土地与处所,增加服务名额,以应付全港及北区的康复服务需要。政府亦会透过“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增加康復服务设施,以纾缓服务需求的压力和缩短輪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