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康会每名言语治疗师需照顾百名吞咽困难智障人士 冀政府投资源
大众对喝水、吃饭这些简单动作,可说是轻而易举;但对伤残兼弱智人士而言,不但每次进食都是一种挑战,而且老化情况亦较常人快,他们一般于40岁已开始踏入老化阶段,甚至出现吞咽困难。专门为智障人士提供服务的扶康会,现时有6成服务使用者已年满40岁,会方遂于约3年前开始为中心的智障人士,提供言语治疗服务,包括训练其咀嚼肌肉等,以预防智障人士的吞咽问题恶化,扶康会助理总干事徐群燕指出,会方目前已聘请3名言语治疗师,然而平均每位须服务逾百名有吞噬困难的智障人士,潜伏服务个案更逾千个,而随着社会人口老化,复康服务需求增加,她鼓励政府在治疗服务上投放更多资源。
人手限制只能集中预防 治疗未能兼顾
六旬中度智障长者鸿玉随年纪渐大,口腔肌肉随之老化。扶康会言语治疗师崔龙逸指出,鸿玉能够接收指示,称得上是服务使用者中较“叻”的一位;鸿玉目前能喝清水,惟喝水太快时会容易呛到,崔在一年半前为他提供肌肉训练,如治疗师会把摸着他的喉部,观察他吞口水以推断其吞咽情况。
扶康会逾6成智障人士踏入老化阶段
鸿玉的情况并非唯一,而智障人士的康复服务于香港向来缺乏;根据社署资料,严重弱智人士宿舍于2017年的轮候人数已逾2千人。扶康会早于40年前提供康复服务,每年为逾3千名残疾人士提供服务,包括智障人士、自闭症人士、精神康复者及肢体残障人士。
扶康会助理总干事徐群燕指出,从过往的服务使用者中,留意到大部分智障人士踏入年老阶段,随着机能及自身病况问题有机会出现吞咽问题,如喝水时容易呛到及“落错隔”等。若以40岁踏入年老阶段来计算,扶康会有6成以上的智障人士已年届四旬,故机构在2016年8月率先运用储蓄,额外聘请2名言语治疗师来帮助有吞咽困难的智障人士,并在去年底再增聘1名治疗师来应付服务需求。
人手限制 工作只能专注于预防
崔龙逸指,目前会方共聘请3名言语治疗师,然而每名治疗师须负责逾100名有吞噬困难的服务使用者,而潜伏服务个案,更是扶康会合共逾千名的服务使用者。崔坦言,基于目前的人手限制,只能专注在预防工作上,而治疗方面则未能全面兼顾:“有多个同事梗系好啦,但‘救火’(治疗)嘅工作就要留返去医院。”
言语治疗师能提供口腔肌肉训练
徐群燕续指,智障人士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情况出现,部分可能只需把食物剪得较碎便能进食,亦有服务使用者只能进食流质食物,如营养奶粉等。言语治疗师会为智障人士作评估,为他们设计饮食餐单及食物性质等,分别有正餐、碎餐及糊餐等,以及定期作检查及跟进。
她提到,治疗师会为智障人士提供口腔肌肉训练,让智障人士重新掌握学过的吞咽技巧,包括以糖作利诱,要求智障人士把舌头由左移动到右、训练舌头肌肉,以预防其进食情况恶化;不少智障人士从特殊学校毕业后,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忘记曾学到的技能,扶康会亦为离校不久的智障人士提供言语治疗,为他们提供沟通训练,让智障人士重新掌握学过的技巧。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将每年增拨6.6亿元改善康复服务,包括为中度和严重弱智人士宿舍、严重肢体伤残兼弱智人士宿舍及严重残疾人士护理院提供言语治疗服务。徐群燕表示,相关治疗可预防智障人士的吞咽问题恶化,亦乐见政府投放资源,盼未来当局可多关注智障人士的服务需要:“(政府投放的资源)系咪一定满足到坊间需求,就始终都要观察一吓先。”
表:智障人士轮候津助院舍概况
轮候人数 | 轮候需时(年) | |
严重弱智人士宿舍 | 2,384 | 15.0—16.5 |
中度弱智人士宿舍 | 2,172 | 8.0—13.5 |
严重肢体伤残兼弱智人士宿舍 | 649 | 3.5—13.3 |
严重残疾人士护理院 | 505 | 4.0—5.5 |
辅助宿舍 | 88 | 0.8—9.7 |
资料来源:社会福利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