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宿舍柔庄之家获原址保留 舍友:𠵱度系我哋屋企!

撰文: 文雪萍
出版:更新:

规划署去年的文件显示倡改划屯门部份土地增建公屋,范围覆盖扶康会属下的智障人士宿舍“柔庄之家”;直至发展局于今年3月表示,经考虑后决定将舍址剔出发展范围,让其得以原址保留“逃过一劫”。扶康会屯元区服务总监萧庆华说,智障人士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若要搬到新环境居住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因此对当局决定原址保留院舍感欣喜,又指长远政府应以小型家舍摸式来建院舍,增加院友接触及融入社区的机会,打破舍友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不用拆卸,40岁智障舍友Maggie难掩高兴之情,回顾过去她饮泣称,自己在“柔庄之家”居住逾20年,岁月间经历阴晴圆缺、学习及成长:“𠵱度系我哋屋企!”

+3

“柔庄之家”为轻度智障人士宿舍,透过日常训练让舍友掌握生活技巧,包括煮饭及洗衣服等。若舍友通过评估后确定有独立生活能力,院方会安排他们离开院舍。在过去24年间已有37名院友,离开这座楼高两层的“小灰屋”,融入社区展开新生活。

然而,早前曾因规划署去年倡改划屯门部份土地增建公屋,范围覆盖扶康会属下的智障人士宿舍“柔庄之家”,一度掀起要搬迁宿舍的“危机”。

Maggie由受人照顾的智友,现时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厨师。(梁鹏威摄)

现时“柔庄之家”有20名院友居住,40岁智障舍友Maggie是其中一位,她早前曾到政府建议的钻石山新舍址视察,发现舍址位于工业区,附近为地盘用地,经常有重型货车出入;而且当区部份行人路没设交通灯,担心舍友无法自行判断过马路时间,亦担心其他社区人士会歧视他们。

燕桃(右一)以种植与街坊打开话匣子,从中重建自信。(梁鹏威摄)

入住宿舍后 为智障舍友带来改变

歧视不是笑言,另一名院友54岁智障人士燕桃,在17年前在社署安排下入住“柔庄之家”,燕桃妹妹Iris说,姐姐的智商停留在8、9岁,惟在幼时曾遭其他小朋友歧视及欺负、留下阴影,故她过往拒绝踏出家门与外界接触:“佢𠮶时行路耷低头、无信心。”

但“柔庄之家”让她的生活迎来翻天覆地的新景象;Iris忆述,“柔庄之家”是以花圃进行社区共融的院舍,姐姐以种植与街坊打开话匣子,居民不时向舍友请教心得,让他们融入社区,更留意燕桃从中重建自信:“街坊会同佢哋打招呼,关心吓佢哋!”

Iris说,经职员8年来的用心教导下,姐姐现时能记住区内部份巴士号码。(梁鹏威摄)

“唔系搬屋咁简单”

一般人适应新环境绝不轻易,对智障人士而言更是艰难。Iris说,姐姐燕桃在庇护工场工作,地点与院舍的路程步行仅须15分钟,她在职员的协助下,现时懂得认路自行上下班。

然而,数字是燕桃的“盲点”,她无法记起任何号码,但经职员8年来的用心教导下,她现时能记住区内部份巴士号码:“佢哋真系要花好多时间去适应环境、认路,唔系搬屋咁简单。”

不用搬迁当然欣喜,但回望过去,Maggie坦言,在“柔庄之家”的逾20年生活点滴,岁月间经历阴晴圆缺、学习及成长,由受人照顾的智友,现时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餐厅厨师;舍友间的关系早已如家人般亲密,互助互爱:“𠵱度系我哋屋企!”

萧庆华建议政府以小型家舍摸式来建智障人士院舍。(梁鹏威摄)

扶康会倡以小型家舍摸式来建院舍 打破隔阂

经历这一切,背后带出的除了院友情,亦包括社区规划的重要及社区共融的情况。

扶康会屯元区服务总监萧庆华慨叹,过往在觅智障人士院舍用地时,不时遇到区内人士反对,包括部份市民担忧设施会影响楼价等,坦言市民的恐惧来自误解:“佢哋会觉得设施系好,但唔好喺我屋企楼下。”萧说,政府应以小型家舍摸式来建院舍,增加院友接触及融入社区的机会,打破智友与社会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