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港人食水消耗量为何偏高? 从水费单里找答案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近日天气酷热少雨,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更担忧60年代制水重临,引起港人对水资源的关注。虽然香港的供水成本愈来愈高,但食水价格在发达地区之中却处于偏低水平,因此近年有智库以至其他组织,都提过政府可以适度提高水费,让市民“知痛”省水。
当然,一提加费难免会引起社会反对声音,但现实情况是,香港水费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加过,人均的耗水量却处于高位,反映无论水务署多么努力呼吁市民珍惜用水,终究也是作用不大。虽然公帑补贴水费最后还是由纳税人买单,但始终不会影响到市民手上的水费单。
对于增加水费,政府过去已研究过很多次,但始终因为争议而议而不决,尤其数年前爆出铅水丑闻后,政府更不敢提加水费,深恐引爆政治炸弹,结果问题还是持续下去。

现时香港人不忧缺水,水费低、用水量也偏高。(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延伸阅读:【饮水思源】11年来浪费14亿水 香港人如何“食水深”?

水费冻结逾20年 处于国际低水平

翻查记录,香港于1995年起冻结水费,至今未变过。据水务署资料,现时香港住宅食水水费实行4级制,每4个月计算一次(见下表)。商业用水则每立方米收费4.58元、建筑用水每立方米7.11元,并没有累进计算方式,总体食水收费多年来也被指偏低。

表:住宅用水收费

  每单位(1立方米)收费
第一级 - 首12个单位 免费
第二级 - 继后的31个单位 $4.16
第三级 - 再继后的19个单位 $6.45
第四级 - 余下单位 $9.05

资料来源:水务署

根据国际水协会的数字,香港食水水费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之中处于低水平,以2015年计,每100立方米收费为33.71美元,相对东京、巴黎、伦敦、纽约等大城市都远远为低(下图)。

水费偏低不利节水 审计署曾批评

按照水务署数字,现时水费只占本港一般住宅用户开支约0.3%,在全世界也属极低水平。所以如果撇除个别㓥房业主向租户滥收水电费,现时水费可算是住户日常杂费之中,市民较不在乎的一项,一般三人家庭四个月的水费可能只是二百元左右,通俗讲句:“出街食晏都冇咗”。

这种情况下,市民自没有足够动力节省用水。按照水务署数字,本港2015年人均每日淡水用量约为132公升,高于全球平均的110公升,也远高于联合国建议的50至100公升。就连审计署2015年的报告都批评,目前水费的收费基准,未能鼓励市民节约用水。

本地食水供应依赖东江水,水价连年上升,但始终不是由市民“荷包”直接取出。(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政策分析】海水化淡将平过东江水 是时候“自己食水自己供”?

智库研究:政府补贴过多 应“策略性”加水费

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于去年5月,联同环保组织ADM Capital Foundation发表报告,直指现时制度下,七成的家庭用水均由政府补贴费用。换言之,就算政府购买的东江水近年不断加价,对市民的水费单影响微乎其微,根本引不起公众对水资源问题的足够关注。

因此报告建议,水务署应该策略性地提高水费,即在不影响低收入人士食水供应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向具负担能力的用家增收水费,真正推动节省用水。思汇主席欧阳杞浚亦坦言,由于现时水费太低,未能反映获取水资源的代价,加剧市民耗水的情况。

水塘为继东江水后,香港另一大食水来源。(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申诉公署揭公屋水费糊涂帐 最长拖9年 涉近400单位累欠逾10万

政府曾研加水费 遇众多反对声音

水费过低的情况,政府一直有留意到,并多次研究过加水费,但每次最后都不能成事。其中最近期的一次,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2014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到水费已19年没有加过,政府会研究调整。水务署亦倾向加价,认为需要填补一定成本,并著手全面检讨水费政策。

但消息一出,即时引起反弹,其中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表示,政府带头加水费会令基层生活雪上加霜;至于餐饮业等用水量较多的业界,也表示这会增加经营成本,扬言将会转嫁予消费者。

爆铅水丑闻后 水费检讨不了了之

更为致命的是在2015年中,多条屋邨被发现食水含铅量超标,水务署成为众矢之的。据报政府因为此事,暂时搁置水费检讨,直到今日也不敢再拿出来,容让水费偏低的情况延续下去。

前发展局局长马绍祥去年6月在立法会发言时,只表示政府会继续定期检讨水费,审慎考虑各项因素,包括市民的负担能力、水务署的财政状况、社会经济情况,以及立法会议员意见。换言之,即没有打算改变水费政策。

马绍祥过往在立法会发言时,未有正面回应加水费的问题,只表示会“定期检讨水费”。(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东江水加价7% 港未来3年买水支出逾144亿 粤港探讨混合付费方式

水务署私营化是出路?

所以,水费太低、大众未有妥善珍惜水资源的情况,早已持续多年,政府也明显意识到问题,但往往在阴差阳错之下,总是无法拍板落实增加水费,再加上以政府一贯怕事的作风,大概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加水费易惹民愤,倒不如避开争议好过。

其实水务署本身由1998年后就连年亏损,而且幅度还不断扩大中,如2015/16年度税后亏损达11.386亿元,2016/17年度更增至13.573亿元,不过由于一直有公帑填数,水务署本身亦没有足够动力调高水费,大可维持“加到就加,加唔到就算”的心态。政府早在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由于希望节省开支,将部分公营机构私营化,其中水务署也是研究对象之一。

不过由于私营化可能涉及大幅调高水费引发争议,加上水务署员工担心会削减福利极力反对、上街游行,最终计划没有成事。加上港铁、领展私营化之后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为求赚尽而轻视公众利益、社会责任的机构,私营化未必是水务署的出路,但到底政府又会拿出甚么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