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校唔同命】火柴盒小学残旧失修 小一生目击掉风扇仍淡定上课

撰文: 何敬淘
出版:更新:

校舍外墙石屎随时剥落跌落操场、课室风扇突然从天花掉下……以上并非电影情节,而是本港20多间小学师生每日上课时面对的危机。这批学校是建于60至70年代,使用俗称“火柴盒”的公屋小学校舍;即使校方因校舍残旧、空间不足而有意重建或迁校,却因种种限制而无法改善校舍,但一众教师依然默默耕耘,在火柴盒内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摄影:吴钟坤

近40年历史的青衣长青邨郭怡雅神父纪念学校,目前仍使用旧式火柴盒校舍。

老师:1B班房的风扇掉了下来

在青衣长青邨的天主教郭怡雅神父纪念学校有近40年历史,记者采访当日和校长张作芳视察4楼洗手间天花石屎剥落期间,张校长突然收到通知,一个一年级课室天花上的风扇掉了下来,幸好有安全钢索拉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校长赶至课室时,同学们已把桌子拉前远离摇摇欲坠的风扇,继续专心上数学课。她表示,校舍类似问题不时发生:“早几天,学校外墙有一条半只手臂长的石屎掉了下来,我们要即时封锁篮球场,不让学生走出去。”事后,教育局派人来紧急维修,但无时间做粉饰工作,石屎剥落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

外墙石屎剥落获得紧急修葺,但校舍内其他“小问题”就是另一回事。经过走廊,有一盏灯坏了却迟迟未更换;张校长解释,教育局只会承担三千元以上的维修工程费,三千元以下的就要由校方自行承担。“小数怕长计”,所以不少学校都会待非紧急工程的费用累积逾三千元才一次过向教育局申请维修费用。

记者采访期间,课室内悬挂在天花上的风扇突然跌下来,摇摇欲坠。
外墙的石屎剥落仍清晰可见。
午膳时间,膳食供应商会把有盖操场变身饭堂,学生也因此要缴交额外的“运输费”和“开台费”。

有盖操场每日变身饭堂

校舍损坏尚可维修,但最令张校长头痛的是空间不足问题。例如该校的有盖操场,兼具学生集会、学校图书角、小食部、饭堂、雨天操场等功能于一身。张校长说:“午膳前后的一节课都不可以在有盖操场安排活动,因为供应商需要这段时间来将有盖操场变身饭堂”,令原本少有的可用空间变得更少。

至于作为操场的篮球场,由于需要与长青邨居民共用,因此学校举办特别活动、课外活动也要思前想后与居民协调,才有合适场地。

另外,学校多年来一直争取加建升降机,但由于校舍位置属于公屋用地,教育局声称要先召开居民大会获得居民同意,才可展开工程,但拖了很久一直都未曾召开居民大会,令兴建升降机遥遥无期。

校舍外的喉管有损坏,一直没有维修。

面对校舍细小、各种维修问题,校长表明老师的士气没有因而受挫。郭怡雅神父纪念学校张校长更反问:“我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出色,绝对不会被千禧小学的比下去。既然我的教学团队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一样专业,收生人数不断增加,为何我们只有问题多多的校舍?这样,真的公平吗?”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