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绿置居当公屋 变相毁长策目标 公屋“封顶”启动?

撰文: 黄伟超
出版:更新:

公屋供不应求,数年后供应量更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偏偏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昨日(4月18日)出席立法会财委会特别会议时,却提出要把作为资助出售房屋的绿置居,编入公屋类别,引起立法会多个党派议员狠批,有议员更直指政府欺骗市民。
梁振英政府经多年讨论重订《长远房屋策略》,去年底公布《长策》报告亦订明未来10年建屋目标46万个单位,其中公营房屋28万个单位,分别为20万个出租公屋和8万个资助出售房屋,陈帆昨日提出“绿置居当公屋”,是彻底推翻20万个出租公屋供应目标,亦令《长策》订定的指标,起了根本性变化。

陈帆指出,初步认为绿置居会计入公屋类别统计。(欧嘉乐摄)

林郑房策方向已预示公营出租及出售比率调整

不过,陈帆的做法其实只是按政府施政目标而为,皆因特首林郑月娥早已言明,现届政府以资助置业为主导,林郑班子要“按本子办事”,自然是意料中事。

须知道建屋目标兹事体大,市民一直从长策进度知悉未来公私营房屋供应,现在不是陈帆说了算、林郑月娥说了算,政府须向市民作出具体的交代。由于陈帆无进一步解释,难免令人怀疑今次是否为公屋“封顶”,踏出第一步?

延伸阅读:【拆局】公屋封顶论非林郑首创 15年前房屋政策“隐藏第十招”

政府去年12月公布《长远房屋策略》2017年周年进度报告,运输及房屋局为2018/19至2027/28年度,订下10年2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建屋目标,即平均每年要提供2万个出租公屋及8000个资助出售房屋。

林郑月娥去年10月发表首份《施政报告》,再重申竞选时政策方向,表明未来会“以置业为主导”,于既有的房屋阶梯,将绿置居恒常化、居屋之上增加港人首置上车盘,其实有关的政策举措,早已预示公营房屋出租和出售的比例,势必会出现重大调整。

房屋问题已困扰香港多年。(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绿置居全取代公屋否未解    难释公众疑虑

陈帆昨日的讲话,更深层的意义,可能是为存在70年的香港公共屋邨盖棺,打下第一口棺材钉。不少市民都会记得,特首林郑月娥去年接受《明报》访问,指公屋单位80万或已足够,一度引起社会争议,她最终澄清80万公屋并非指标,政府并未决定为公屋“封顶”。

然而,公屋“封顶”论不是新事,10多年前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在任期末,也曾非正式提出公屋终有停建的一日,需要倚靠加快流转,以现有公屋应付轮候册申请人住屋需求。

公屋是否永无止境建下去,相信会是重大社会争议。房策高官提出“绿置居当公屋”,肯定并非随便说说罢了,而绿置居占整体出租公屋比率多少?未来会否逐步增加绿置居占整体公屋比率?甚至有一日2万个公屋是否全由绿置居取代?林郑月娥、陈帆及房委会均有责任向市民交代。

身兼房委会委员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指,运房局局长陈帆的说法,难免令人质疑长策目标已更改,他会争取要求政府早日澄清,以释除公众疑虑,尤其公屋供应短缺,社会共识是争取觅地增建公屋,但绿置居却拨作公屋计算,可能会影响到市民对此支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