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赠】中大调查:若捐赠者获移植优先权 港人捐赠意欲大增
本港遗体器官捐赠率偏低,令社会开始讨论是否要将现时的“自愿捐赠机制”(opt-in)转为“预设默许机制”(opt-out)以推高捐赠比率,但原来这假设未必成立。最新一期《香港医学杂志》发表中文大学2016年一项本港市民对死后器官捐赠意愿调查结果,若由自愿制改为预设默许制,捐赠意愿比率会由64.5%稍降至60.1%,跌4.5个百分比。然而,若在自愿制下让自愿捐赠者日后在移植名单上享有优先权,捐赠意愿比率将由64.5%,显著增加至73.4%。研究人员认为,结果显示本港走“分配优先机制”,可能是“预设默许机制”以外的选择,但有移植医生担忧“分配优先机制”或衍生道德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于2016年8月至10月期间使用匿名问卷对成年香港人进行随机电话调查,5,800个电话中有203人完成整份问卷。
调查指,当中64.5%受访者表示在现时的“自愿捐赠机制”(opt-in)下愿意死后捐赠器官,11.8%表明不愿意;但若加入“分配优先机制”,即是让自愿捐赠者将来在移植名单上享有优先权,意愿比率显著增加至73.4%,增加8.9个百分点。
57.1%人认为“分配优先机制”更公平、互惠
在“分配优先机制”下表示愿意捐赠的受访者中,57.1%解释因为认同这制度更“公平或互惠”、54.3%则认为代表自己有需要时,将有更大机会获器官移植。另一边厢,有受访者指若推行“分配优先机制”会由愿意捐赠“转軚”为不愿意,当中47.1%受访者解释,因为器官分配应该纯建基于医疗需要,“分配优先机制”并不道德。
不过,如果由“自愿捐赠机制”转为“预设默许机制”(opt-out),捐赠意愿的比率则由64.5%下降至60.1%,减4.5个百分点。当中“转軚”的受访者有69.2%解释,是因为感觉被迫捐赠、有30.8%则解释因为不相信政府。
研究团队:“预设默许机制”或削弱社会捐赠意愿
研究团队认为调查反映加入“分配优先机制”的“自愿捐赠机制”能增加捐赠意愿,也可能反映受访者认为,没有捐赠意愿的病人,不应先于有捐赠意愿的病人获移植的机会。研究团队续指,行“预设默许机制”则有机会削弱社会的捐赠意愿,在巴西和新加坡的例子已反映,若没有大众支持下推行“预设默许机制”会减低捐赠比率;若在香港推行“预设默许机制”,应先获得社会认可和制造支持器官捐赠的社会风气。
结果已于最新一期的《香港医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认为,调查结果对政策制定和宣传提供启示,而走“分配优先机制”可能是“预设默许机制”以外的选择。
周嘉欢:调查受访者人数太少 分配优先制未必符医学道德
香港移植运动协会荣誉会长周嘉欢接受《香港01》访问时回应指,“分配优先机制”或诱发道德问题,包括将器官捐赠变成带诱因和条件的行为,亦认为若不单纯以医学需要排轮候器官次序,就像“睇住一个人死唔畀器官佢,好似过唔到自己。”“分配优先机制”也可能出现“搭便车”问题,周嘉欢续说“如果个个人因为咁话愿意捐,但最后唔捐咁点算”,她认为,有地区实行死者捐出器官后,其家人可获优先分配的制度更可行。
周嘉欢强调,上述调查只涵盖200受访者人数实在太少,认为日后可进行更大型调查,了解本港不同阶层对“分配优先机制”的意见,并在过程中引发更多社会讨论,让真理愈辩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