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汉获赐第二生命 可行500石级 器官受赠者:更爱惜自己身体

撰文: 陈晶琦
出版:更新:

器官捐赠能够让人重获新生。多名器官受赠者分享自己患病至成功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过程。现在能够犹如正常人“行得走得”,一切都得来不易,多名受赠者重获新生,不仅比以前更珍惜生命,更不断做运动以锻炼身体,有受赠者表示:“要更爱惜自己身体,唔好辜负别人的肝”。有患心肌梗塞的年逾六旬者,体重一度锐减四成,两年前获成功换心,犹如获赐予第二次生命,毋须再安装心脏起搏器连除颤器之余,更可步行逾500级石级亦无大碍。

有获赠器官者表示,如获赐第二次生命,会更爱惜自己身体。(陈晶琦摄)

体重曾暴跌至89磅     人工心脏曾未能驳电失知觉年届66岁的高先生多年前患有心肌梗塞,退休后心脏问题再次浮现,不仅晚上无法入睡,体重更急速由150磅跌至89磅。即使安装了心脏起膊器连除颤器,及其后的人工心脏,病情依然未有改善。

此外,由于人工心脏需要依靠电力运作,故腹部设有一个电线出口,高先生曾因转换电池时其接口有耗损,一时情急下手忙脚乱,未能驳上电源,一度失去知觉。

两年多前,高先生成功接受换心手术,他的体能在术后保持运动,终获得改善。“我可以由小西湾步行经大斜路、沿住500几级上砵甸乍山至大浪湾。”他续称,能够回复健康,要多谢善心家庭的器官捐赠。

刘兆兴由需要坐轮椅,现已可每日跑13公里。(陈晶琦摄)

刘兆兴是肺脏受赠者,10年前确诊患上肺气肿,由最初走路感到气喘,至病情日渐严重,出入依靠轮椅代步。他表示,患病与其恶习有关,“由廿几岁开始食烟,食左廿几年,有呢个病都应该系食烟引致。”

轮椅代步逾2年后,刘的身体大不如前,“以前都可以踢吓波,患病你想行都行唔到,见到人行都非常羡慕。”至2016年7月他成功接受了肺移植手术,能够重获新生。

刘兆兴不仅除去恶习,也比从前更珍惜生命,两年来从不间断做运动,以锻炼身体。“由最初做完手术慢慢学行,再试慢跑,最初行10步都喘气、1分钟都跑唔到,一直持续宜家每日可以跑到一个多小时,平均行13公里,朋友都话我变咗另一个人咁。”

他续指,今年会参与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运动会中的1500米比赛项目,希望大家支持器官捐赠,让轮候的病患者能够重新起步。

谢华慎表示,器官捐赠可延续生命,不会辜负别人的肝。(陈晶琦摄)

调查:近8成器官受赠者亲友愿捐赠器官

肾脏受赠者宋超因一次感冒,感到浑身不适,被送往急症室诊治。经详细检查后,发现他的肾脏功能只剩不到百分之十,要立即开始腹膜透析治疗,最初第一年的透析生涯过程顺利,惟翌年情况转坏,幸好轮候半年后,便有合适的遗体肾脏捐赠。

康复后的宋超开始改善饮食及生活习惯,在上一届器官移植及透析运动会中,他参加了四个比赛项目,其中径步比赛更获得了银牌,今年将会参与六项比赛,希望与朋友一起参与并推广器官捐赠。

至于肝脏受赠者谢华慎,自小因隐性遗传病威尔逊氏症而需要长期服药,以排走身体内的铜,惟2016年抽血发现肝功能异常,病情急转直下至肝衰竭。幸得家人及教友帮助,能够于半个月内换尸肝。

他表示感谢患病时太太全天候照顾。“器官捐赠的确能够延续生命,宜家会更爱惜自己身体,唔好辜负别人嘅肝。”为了支持器官捐赠,他与家人已登记器官捐赠,希望能够遗爱人间。

现时香港每年有超过2000名病患轮候器官捐赠。香港移植运动协员于今年3月,以问卷调查形式访问293位器官受赠者的亲友。调查显示,有近8成受访者愿意登记捐赠器官,惟当中有3分2人并未登记,大部分原因为不懂于网上登记。

香港移植运动协会荣誉会长周嘉欢对于结果感到可惜,表示因为不懂上网而削弱了支持器官捐赠的可能性,又希望推广器官捐赠的策略有所改变,要加强接触不懂上网的民众,例如到街坊福利会及老人院,协助登记器官捐赠,以令到器官捐赠的登记人数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