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拆局】房屋政策花招多 杯水车薪难解蜗居民困
林郑月娥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其中一个卖点将会是一系列房屋政策新招,已经事先张扬的措施,包括“良心㓥房”、货柜组合屋等,显然是要透过连环出手,营造新一届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有为”形象,客观上亦为社会制造不少新鲜热辣的话题。不过同一套路,上届特首梁振英在5年前已经用过,但招式多不等于有效,当年梁振英推出的一系列房策新招,不少都变成无以为继的花招,林郑月娥会否步梁振英的后尘?
“良心㓥房”有海景? 货柜屋走文青风?
林郑月娥的首份施政报告,未公布就已经不断掀起话题,例如前称“良心㓥房”的社会房屋共享计划,有传媒指不少单位交通方便,部分更有海景,不少市民听见都“哗”一声;至于在香港设置货柜组合屋的计划曝光之后,色彩缤纷的欧洲货柜屋、屋内“文青”式陈设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令不少人向往。
从政治上来说,林郑月娥这一招相当精明,因为相比起早已熟口熟面的公屋、居屋政策,以及冷冰冰的房屋规划数字,一些崭新的房策新点子更加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特别是如“良心㓥房”、货柜组合屋等,本身已经极具话题性,一时之间,仿佛人人都变成房屋问题专家,参与为施政报告热身的房策大辩论。而客观上,更有助稍稍纾缓公众对房屋问题的怨气,亦为林郑月娥营造对房屋政策有“桥”又有承担的正面形象。
延伸阅读:【施政报告.拆局】房策两大隐忧碍成败 公私楼“计时炸弹”待拆
延伸阅读:【施政报告前瞻】三招纾基层夹心困局 林郑房策新气象解难
居住需要重压如山 房策却细眉细眼
然而,这种热热闹闹的讨论,亦明显地转移了社会的视线,过度聚焦于一些旁枝末节之上。例如“良心㓥房”、货柜组合屋等,可以提供的单位可能只有一千几百,对于现时近十万户的㓥房家庭、近28万宗公屋轮候申请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当然,如果从好的方面想,林郑月娥可能是想对基层家庭“帮得就帮”,但当社会以至政府本身,都将心思精神投放在“细眉细眼”之处,又是否好事?
其实,当年梁振英亦用过同一招,他在2012年7月上任后个多月内,就连珠炮发公布连串新招,例如“港人港地”、简称“白居二”的白表免补地价购买二手居屋计划、要求市建局“楼换楼”项目转作资助房屋(即后来的焕然壹居),以至将房委会工厦改建为公屋等。
延伸阅读:【施政报告前瞻】开拓土地优次成关键 与发展商合作拓农地最争议
靠花招转移视线 林郑变“梁振英2.0”?
只不过,当年梁振英的房策新招,推出初期亦得到了不少社会回响,引起公众热烈讨论,但到推出后才发现问题多多,无以为继。例如白居二被指令楼市炒风,蔓延至本来以用家为主的居屋市场;焕然壹居、房委工厦改建公屋等项目,每个只能供应百多个单位,相对本港房屋需求仅九牛一毛;而“港人港地”项目在2013招标,最终由中资财团高价投得,证明这项政策无助遏抑楼价,最终落得如“八万五”的后果:政府不提就当作不再存在。
因此,林郑月娥的一系列房策新猷,从政治上或许是一步好棋,有助暂时转移社会视线、为政府赢取一些掌声,但从整体社会的利益角度来看,却令人怀疑政府又再施拖字诀,以一些小修小补的所谓新招,回避香港住屋问题的大矛盾。
回顾港督麦理浩在1972年的施政报告,所讲的房屋政策是10年长远规划、以解决180万人的居住问题作目标;但今天的施政报告所说的房屋政策,政府拿出三数千个新供应,就已经算是有作为。难免令人有“牛髀同蚊髀”之感。在热烈的房策新招讨论之后,要改善香港的房屋困局恐怕仍极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