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推算|劳工界反驳劳福局推算欠18万劳动力:只有高估无低估
劳工及福利局公布最新人力推算报告,料2028年需375万人力,但料届时整体仍欠缺18万劳动力,指未来仍须续引入人才及劳工。劳福局指经访问近千名持份者后,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减低人力需求10%至20%。
劳顾会雇员代表、劳联副主席谭金莲认为,相关数字未有计科技对舒缓劳动力短缺的帮助,认为只有高估无低估,担忧会持该数字盲目输入外劳,压缩本地劳工向上流动空间。她认为政府输入外劳前无实质做出保障本地劳工措施,要求政府协助培训更多一专多能劳工,并谨慎输入外劳,事前应咨询业界各持分者掌握真正需求。
劳联副主席:内地不少工序能以电子化代替
劳福局指,在计及输入人才及劳工下,推算2023年整体人力供求差额仍缺少5万人;推算2028年65岁以上人口会较去年增加38万人,整体欠18万劳动力,料仍须继续引入人才及输入外劳等。
劳顾会雇员代表、劳联副主席谭金莲认为,相关人力推算“只有高估冇低估”,认为局方应推算科技用对舒缓劳动力短缺的帮助,例如在内地或其他地方,现时餐厅已可做到“无人化”,不少工序也能以电子化代替。
她认为输入外劳必须谨慎,指欢迎输入一些能带入新技术的人才,但技术工人则要多考虑本地劳工情况,例如现时约8万人持电工A牌,该牌照须有累积一定经验,对本地工友而言也不算容易取得,若输入该类劳工,年轻人或只能做平台工,只会向下流动,故须小心处理。
谭金莲又说,政府过去输入外劳前经常说先要保障本地劳工,“但有做过咩吗?冇做过嘢。”她建议培训劳工一专多能、通用技能等,先活跃本地劳工市场,并在输入外劳前,花时间充分咨询业界,包括投资者、业界工会、学会等沟通,了解行头状况,才制订输入外劳方案。
劳福局主管(研究组)陈国辉在记者会上提到,为今次报告特别举办170场业界咨询,访问近千名不同业界的持份者,得悉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减低人力需求10至20%。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补充,人工智能未来发展速度难以预计,但留意上述业界提到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雇员培训局也将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培训,“唔识就揾唔到好工,识就多好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