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香港地】入试身室不再难受 3大品牌舒服自在购物体验

撰文: 林芷欣
出版:更新:

关于试身室,笔者亦曾有个非常可怕的经历。门一关上,房内即变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要靠门缝的微光勉强试了条牛仔裤,结果,我再也没有光顾那间“黑店”。肮脏的、暗黑的、门关不上的、镜子令人照看愈肥,不少人对试身室可能有过灾难式体验。但它同时能增加销售额,及拉近与客人关系的方法;尽管看看以下三间试身室,如何将购物、试身真正变成快乐事,又能不能打动你?

位于金钟太古广场的COS,试身室舒适度绝对不输一线大品牌,是笔者目前的favourite。

关于试身室,笔者曾有个非常可怕的经历。那时还是个中学生,去那家经常低至二、三折(现在几乎已死掉)的时装店买衫,试衫时店员指引去一排三间的黑色试身室。何解要强调黑色?因为由门到墙都是黑色,最可怕是门一关上,房内即变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要靠门缝的微光勉强试了条牛仔裤,其实已经急得想要哭,但门外的店员竟在催催催。当时愈想愈气愤,到底是来消费还是被整蛊?结果,我再也没有光顾那间“黑店”。

是的,香港寸金尺土,快速时装店欲将成本减至最低不难理解,但往往定价2、3千元的中价品牌,也未能提供理想试身环境。其实试身室对于时装品牌而言,就像是一位有没有内在美的女生。肮脏的、暗黑的、门关不上的、镜子令人照看愈肥,灾难式体验总令人觉得可败絮其中。但同时,它的潜在实力绝不能忽视,《The Wall Street Journal》亦曾引述研究发现,愿意试上身令顾客购买意欲高2倍,提高光亮度、私密度,甚至增设互动空间,让客人交流(如看到人家选的也好看!),都是增加销售额,及拉近与客人关系的方法;尽管看看以下三间试身室,如何将购物、试身真正变成快乐事,又能不能打动你(的荷包)?

图左:中央空间有小配饰,方便随时配搭造型。图右:房内侧镜可随时拉出,超级贴心。

1. COS 无死角美学空间

COS真的很可恶,自五年前落户香港,不断将服装品牌何谓“stylish”重新界定。不单止以活跃于艺术创作、音乐、杂志等周边玩意,试身室亦内有乾坤。最近在金钟太古广场开设新店,3000余呎的店舖,试身室竟占近五分一空间,共设六间试身室。简洁线条、用色贯彻品牌设计美学,光线充足得犹如日光照射屋内;中央位置设有互动空间,方便另一半舒舒服服地等候,随时给予意见。更重要是房间中有两道全身镜,墙边较窄的侧镜更可随意拉出,与主镜对望,令你不用扭来扭去,也能360度无死角看个清清楚楚。笔者私访当天,看见员工正在更换放置架顶,不显眼处的鲜花,如此一丝不苟又贴心,将试身室的标准推向更高;付出的数百元,绝对超值。

金钟太古广场 L1 118 号舖

如果说Ted Baker的试身室最感体现店内主题,大概没错。
连墙纸都一丝不苟,是加分位。

Ted Baker 仿如置身主题乐园

主题概念店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往往最能体现主题,可能就在试身室。Ted Baker本尊(Ray Kelvin)在数年前,曾到访香港并乘搭山顶缆车,太平山一游启发了其新店创作灵感,并以山顶缆车与英国铁路为铜锣湾店创作主轴。光走一圈你未必能体会此店独特之处,但一打开试身室的厚厚绒布帘子,一张张仿如缆车椅的条子木椅,必定令你非常惊喜,加上旧车票图案墙纸,试身时换上品牌的复古裙子,让人立即回到五十年代。相比起太古广场分店,铜锣湾店亦设“男友座”,即使另一半不购物也可感受独特氛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店内四间试身室都是两道大镜对放,方便照看前后,但也令人看得有点眼光撩乱。

铜锣湾百德新街27-47号Fashion Walk 地下8 及21 号店

+1
三合一的大镜子加整宽敞空间,是比自己的房间更舒适的试身室。

3. Kate Spade 令人完全放心的闰蜜房间

对比起采光度,不用边换衣服边担心,怕外边有人误把帘子拉开,试身室的私隐度更叫笔者在乎。在香港找一间具独立门(由天花到地板没空隙那种!),绝对是非常困难,终于给我在Kate Spade找到,令人完全放心、放松的试身室。走少女风格,十足闰蜜房间的试身室,不但大得双手伸直不碰墙,甚至可以躺平或打筋斗。这还未算最好,三面合一的镜子还有两排补灯,看得人精神好气息,更重要是房内有高跟鞋,给换上连身裙的你试并。相信我,这样简单的一个小举动,比起你穿进店的球鞋,能立即改变整个形象。如硬是要挑剔,店内只有一间试身室,繁忙时间可能就要多等一会。

铜锣湾百德新街27-47号Fashion Walk Sh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