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代都是完美主义者?越执著越抑郁,社交媒体是凶手!
踏入2018,大家除了回顾去年做了甚么,也为未来一年订立新目标。笔者自问不是“完美主义者”,只求尽力而为,无愧于心就可以了。但身边却不乏这样的朋友,事事力臻完美,一点瑕疵他们都接受不了。究竟这样的性格能否真的令他们更“完美”,还是苦了自己?
完美背后-越执著越抑郁!
订立目标、力求完美本是一件美事,但过于着重结果,便会本末倒置,徒添压力。《心理学公报》近来发布一篇文章,指我们这一代确是比老一辈对自己更严谨,但完美背后却是抑郁。
研究分析超过四万位于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大学生。他们需填写问卷,测试他们对“完美”的追求。测试结果发现,对比起上一辈,我们这一代我“完美指标”明显上升。研究同时指出,追求完美背后,也是在自己身上施加无比的压力,严重影响精神健康,于是我们这一代更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甚至有自杀倾向。
延伸阅读:【你不是真正的快乐】2018目标:不储钱不“上位”,只求快乐?
新一代更抑郁,社交媒体是凶手!
笔者有一次找资料,竟找到一个名叫“比赛网”的网站,它列出了香港所有大大小小的比赛,最“传统”的拼字与算术不在话下,竟连手工艺与魔术等都有比赛,而对象竟是中小学生。我一边与男友笑话,说孩子们这么小便要事事竞争,弄得我也十分紧张。说着说着却笑不出来了,小孩子就连兴趣也要一较高下,那何时才可以放轻松?
这研究的作者就指出。我们这一代事事都要完美,社交媒体就是“罪魁祸首”。它让我们更容易比较,也令我们更好胜-即使Facebook 和Instagram 所反映的未必是真实的生活。好胜之心,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渐渐长大,生命中的旅程仿佛都在加强我们的好胜之心,而社交媒体就将这种好胜心推至颠峰,皆因我的生活再美好,总有别人的生活比我更美好,追求无止境、也不存在的“完美”生活。
分清“盲目追求完美”与“自我进步”
对自己要求高未必不好,但世间是否真的有所谓完美?要执著的话,我们总能在鸡蛋里挑骨头。追求这“不存在”的目标只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挫败、失望与自我否定。研究的作者就认为,这只是一个恶性循环,要走出这死胡同,唯有分清“盲目追求完美”与“自我进步”。
所谓“当局者迷”,不再沉迷“完美”的方法就是给自己空间。例如,若你已经把所有时间都放到工作上,还是认为自己不够好、还可以做更多,那不妨减少工作的时候,发展一项只求快乐与放松的兴趣,或是做做运动。如我喜欢在空余时间做瑜伽,每星期的小进步都让我有小小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让我有空间与时间清空脑袋,回过头看,便会发现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又哪用以工作的小小失败令自己忧虑。
参考资料:refinery29, Psycholofical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