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测试】你受得了“咀嚼声”吗?感觉烦躁却有助“减重”?

撰文: 温桦
出版:更新:

终极挑战,你可以受得了进食时的“JAP JAP声(咀嚼声)”吗?

细细个父母就有教导我们,进食要斯文,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然会很没礼物。但长大后亦思考过接不接受“咀嚼声”,或者是文代差异的一种,好像有说在日本吃面,要吃得很大声才有礼貌。不过,日本媒体“WooRis”亦曾向500人进行调查,找出在拉面店吃饭时,哪些行为会惹人生厌。当中亦包括了吸吮拉面面条和咀嚼声音,原来都令很多日本人无法接受。

(《一起吃饭吧》剧照)

“咀嚼声”好像很令人讨厌,但不要奇怪,竟然有不少人是特别喜爱聆听进食的咀嚼声!在YouTube上就有一些Youtuber,专门录下他们的进食声,甚至放大声音制成影片让大家“收听”,而竟然亦有不少忠实观众呢!

你又喜爱聆听“咀嚼声”吗?不如播放以下影片试试看!

延伸阅读:【交友app】Profile提及“食物”更易成功约会?第一位竟然是...

受不了!或者你有“恐音症”?

笔者对于进食“咀嚼声”,没有特别的喜恶,但我却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是份外讨厌进食时所发出的声音。难道这是与“恐音症”(misophonic)相关?其实相关病例的新概念描述出现在2000年,但至今在主流医学界的临床定义尚不清晰。不过2014年《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更指出,在全世界人口中,就有可能有20%的人口出现类同的恐音困扰。

(《举重妖精金福珠》剧照)

听到咀嚼声:心跳加快与冒汗

恐音症的患者对杂音特别敏感,甚至会产生恐惧。而什么声音会令他们害怕?外国有研究就找来20名恐音症患者及22名非患者,进行脑部扫描。他们聆听了不同类型的声音,包括雨声等中性声音、尖叫声等容易令人不快的声音、咀嚼声等由他人触发的声音。结果显示,听到他人触发的声音时,患者脑内连结感官与感情的部分就会过度活跃,甚至令他们心跳加快与冒汗。研究科学家指出,患者的反应大多是愤怒多于厌恶,由最初正常反应,慢慢变得更敏感。

延伸阅读:每餐饭食得快,腰围随时突破30吋!研究:进食速度影响中央肥胖!

(《Chef》剧照)

认真听咀嚼声……可以吃少些?

“恐音症”真定存在?如何去诊断?还要等待更多的研判去说明。不过,与咀嚼声相关,亦有项很有趣的研究。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擅于研究消费者行为模式的Gina S. Mohr博士,曾进行研究了解人们的健康,如何受政治(political)、动机(motivational)和感官(sensory)影响。而在感官的课题上,研究人员发现专注饮食的过程,是可以减少人们进食的份量。即是说,进食时被电视、收音机和电脑“骚扰”的人,会容易吃得更多。他们解释,这些骚扰封锁我们的咀嚼声,而增加我们的食量。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受访者佩戴着播放音量不同大小的噪音耳机吃零食。最后,吃东西时耳机中播放大声噪音的受访者,每人平均吃下了4块饼干,而听着小声噪音的受访者,却平均吃下2.75块。研究人员指出,声音也是一种与食物、味道有关的感觉,如果我们夺走了其中的一种感官(即是声音),可能会导致吃的东西比平时多。如果我们能够更加专注倾听自己在吃东西时发出的声音,每餐摄入的食物总量,或许可以减少。

如果我们能够更加专注倾听自己在吃东西时发出的声音,每餐摄入的食物总量,或许可以减少。

资料来源:academicminu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