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龄幸福便当】妻外出工作 港男破格做全职爸爸 最难耐是孤单

撰文: 书摘
出版:更新:

本港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全职爸爸”仍属罕见,但称职的“主爸”,其重要性跟全职照顾孩子的妈妈一样重要。教育博士陈美龄走访14个香港家庭,写成《美龄幸福便当》分享各家庭的不同育儿经验。书中其中一个家庭育有三名儿子,母亲负责主外,父亲则主内,才明白“全职爸爸”的辛酸,实在非旁人能明白。
传统角色互换至今已有8年,父亲坦承要边学边做,初时更须面对亲戚的压力;但既然作出了选择,便得勇敢走下去,他指以男性身份照顾儿子,有别于母亲的柔性,可与儿子一起玩耍探索。至于教育方面,他以因材施教的方针为目标,平日亦会悉心自制“贫富便当”,让儿子认识世界贫富悬殊,知道幸福不是必然,学懂感恩。
谈及身为全职爸爸的辛酸,原来是来自孤独感,因为并无太多同道人可分享心情,但看到3名儿子健康成长,爸爸便感到心满意足。

Kuli坦言做全职爸爸最大困难不是外来的压力,而是自身的孤单。(出版社提供)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以下是《美龄幸福便当》的节录内容:

今次的主角爸爸Kuli,挑战社会常规,当上全职爸爸照顾三名儿子,开拓了一种新的价值观。Kuli与妻子Ross均是社工,Kuli忆述:“八年前,当时太太得到新的工作机会,而我的工作则刚巧完约,我们均喜欢挑战自己,给予机会自己成长,我亦希望增加家庭参与度,故便尝试由我当起全职爸爸,照顾三个儿子。”

Kuli一开始当上全职爸爸时,他不懂为婴儿洗澡;他每次到街市买菜都被问:“放假呀?”;他与太太的争执也多了,如洗碗的清洁程度也有分歧,但他还是硬著头皮去尝试、学习。于大家慢慢适应,互相包容下,转眼便过了八年。Kuli回想说:“初期亲戚会给予压力,传统思想会觉得男人应赚钱撑起家庭,要不然男人的价值就会降低。不过我自己作出了取舍,钱赚少了,但陪伴他们的时间多了,甚至可以自己当上导师,每天见证他们一哭一笑,慢慢成长,一切也是值得的。”

现在长子则澄已经九岁、二子则垣七岁、幼子则延四岁。Kuli会替他们剪头发,三人均与爸爸一样束平头装,一看便知是四父子。美龄甫进入Kuli的家,目光马上就被三张大、中、小的桌子吸引,甜蜜笑说:“我也是有三个儿子的,一见到三张桌子,就很怀念这种温馨的感觉!”

全职爸爸须要高度自我肯定,不要理会别人的目光。(GettyImages/视觉中国)

美龄认为Kuli能成为一个全职爸爸,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必定要有非常高的自我肯定能力,要知道自己的价值,不理会别人目光。一般人看到非主流或新事物,多数会有质疑,所以自己要有周详的计划,也要有勇气实行。Kuli与Ross能跳出男女定型,是另一种幸福的形式。”

问到Kuli如何形容三个儿子的性格,他说:“长子有爱心、醒目、懂照顾别人;二子则聪明、转数快;幼子年纪少,尚未定性,不过就最娇嗲!”经过美龄带三个小朋友到超级市场后,觉得三人均非常活泼好动,到处跑跳,不难看出是由爸爸照顾。因为如果由妈妈照顾的话,一般会较介意别人目光。她补充说:“其实无论是由父或母全职照顾,另一半也可多陪伴子女,因为有些事情只有父或母才能教到,例如父亲可教儿子风度,母亲可教女儿仪态等等。”

Kuli说:“若由妈妈照顾的话,会比我更细心和更多关爱,但我则较喜欢与他们玩耍,与他们一起探险历奇。”Ross也同意自己通常会做安抚儿子的角色。她十分欣赏Kuli的育儿方针:“他非常自由,没有框架,不会人云亦云,能因材施教,看得准每个小朋友的个性,例如长子吸收力好,便发展学业,二子则运动较好。而且他的管教方式亦十分有效,试过儿子们不肯做功课,爸爸便说不用心就不要做,然后收起功课,那他们便会马上知错,珍惜做功课的机会了。若我自己当全职妈妈的话,我只能是个普通的妈妈,但他已经超越了一般家长的水平。”

“富”便当是虾胶酿鸡翼。(出版社提供)

听著妻子的赞赏,Kuli不禁流露自满神情。Ross不忘感谢Kuli一直以来的付出,续说:“我自己早上要上班,放工又累,回家后最多也只是陪儿子聊聊天、玩玩耍,很少会帮助到Kuli。许多人觉得我要负担家庭,但其实是Kuli一直支持我。有时儿子们会叫错我做爸爸,或做了甚么都先叫爸爸看,我便知道他在儿子们心中的地位,但轮不到我去羡慕,因为他的确很辛苦。”

长子则澄升小一时,Kuli觉得学校饭盒的油盐、蔬菜等份量不能控制,他希望能自己主导儿子的健康,也认为便当可以促进亲子沟通,例如今天儿子觉得好不好吃已是一个话题。于是他在四年前便开始为儿子做便当,更悉心设计了“贫富便当”。

所谓“贫富便当”,是藉著便当向儿子解释世上有贫富之分。访问当日,他便为美龄制作了一个放有鸡翼酿虾滑的“富便当”,而另一个则是洋葱炒蛋的“贫便当”。他希望告诉儿子们,世界上有落后的地方食得简单,但同时亦有人富贵得可以餐餐“鱼翅捞饭”。让他们知道世界的现况,告诉他们幸福不是必然,要学懂感恩,帮助有需要的人。除此之外,“贫富便当”也能传达价值观予儿子,Kuli说:“试过前一晚儿子不听话,但我第二天仍做了‘富便当’给他,希望他能反思为何自己做错了,爸爸仍如此爱锡他。”Kuli认为惩罚小朋友的作用不长久,重点是要他自省,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待父母不在他身旁时,他仍能分清是非黑白。

全职爸爸要勇于走新的路,为下一代男士带来展望。(GettyImages/视觉中国)

Kuli育儿除了使出软功,有些规矩还是必须遵守。他忆述一次把儿子惩罚得最重的经历:“有次二子因为学校的事情讲了很多谎话,一个掩饰一个,给予很多机会仍不肯认错,那我便狠狠惩罚他。我认为要令儿子学懂承担责任是爸爸的职责,社会上很多高位人士为了逃避责任而说谎,但做错事要承担,而非推卸,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是从小到大的,现在不扭转,将来只会害到他。”

Kuli还记得当晚二子是哭著入睡的,幸好,翌日二子冷静完,他主动去拥抱爸爸,行为亦马上转好,Kuli便知道他已经成长了。这事同时也成为Kuli与儿子最温暖的回忆。

Kuli作为全职爸爸面对的最大困难,竟不是对外,而是自身的孤单:“一个全职爸爸,没有人可以分享苦与乐。儿子同学一般都由妈妈照顾,我不方便与其他母亲过于熟络,难以融入妈妈群组。平日朋友、旧同事们都在上班,而且也不太理解我的处境。而我自己不认识其他全职爸爸,所以也挺孤单的。”Kuli续说辛酸:“以往上班,完成了一个工作后,会得到成功感,但全职爸爸的工作是日复日,没有终结的,而且天天工作也差不多,唯有自己转换心态,享受每一刻。现在看见他们吃光便当,赞赏便当好味,我便心满意足了。我也尝试为照顾儿子加设一个期限,如一、两年后看他们有没有进步之类。”

当上全职爸爸的八年光阴过去,Kuli鼓励欲当上全职爸爸的男士:“只要你有勇气跳出第一步,肯尝试便会有出路。就算失败,大不了重返职场,不用怕!”他的勇气,值得我们佩服。

陈美龄认为Kuli得到太太支持,能专心照顾儿子,是拥有新思维的新一代家长。(出版社提供)

美龄心声

Kuli的选择是勇敢的。做全职爸爸,虽然不是前所未闻,但还是比较稀有。能够作出这个决定,表示他并不受传统思想控制,勇于走新的路,为下一代男士带来展望。这值得我们为他鼓掌。Kuli有自己教孩子的理论,很有意思。和他们共度一天,可以看得到孩子很听爸爸的话,感谢爸爸,也希望得到爸爸的认同。Kuli会跟孩子们说道理,孩子也会聆听他的说话。我觉得他们好像球队,爸爸是教练,齐心合力的支持家庭。

三个男孩子,非常聪明活泼。大哥有领导力,能观察四周情况和旁人的反应,选择最佳途径;二哥比较老实,明白事理;小弟只有四岁,自信爆棚。但我也有担心之处,男孩子都喜欢学人讲粗言秽语,Kuli的三位男孩也不例外。他们的说话真的令人面红心跳,当我的节目拍档Dixon告诉小弟我是博士时,小朋友立刻说,“哈哈,佢系——!”然后说了一句难听的说话,令我吓了一跳。能立刻想到那句话,表示他的头脑非常快,可以把学过的知识和刚得到的情报连结,作出一个结论表达出来,这是可喜的。但同时,这也表示他的脑袋里有很多肮脏的说话,而且他觉得随时也可以说出来,这不是好事。小小的他,十句说话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用粗话来挑战对方的。但他并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只是觉得好玩。

在心理学上,用粗言秽语去攻击或嘲笑别人,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优势:“我比你强!我看不起你!我笑你!你奈何不了我。”但其实小朋友并不需要用这种方式去保护自己,有很多正面的态度能和人建立好的关系,否则旁人会看不到孩子的优点。那是可惜的,因为他们都是好孩子。

这一点,Kuli可以和他们说清楚。但我也留意到,孩子们在父母面前,不会用那么多粗话。面对著父亲,三兄弟可能会自自然然只做爸爸认同的行为。但Kuli和太太Ross可以告诉他们,甚么都可以和爸妈说,不需要隐藏。教男孩子真的不容疏忽!我也是三个男孩的妈妈,我的其中一个家规是不可以说粗话或伤害人的说话。因为言语也是暴力,会伤害他人。“令人感到高兴才是我们交流的目的。”若他们说了肮脏的说话时,我会提醒他们要漱口。解释清楚之后,我的孩子们都不用肮脏的说话了。

Ross是Kuli的大粉丝,尊重Kuli,感谢Kuli。Kuli受到Ross的支持,能专心的为儿子们操劳。他们是一对好拍档,是拥有新思维的新一代家长。我衷心希望他们成功把孩子们带大,证明给社会知道,男女有平等的选择权,人尽其才,自己有权挑选自己喜欢做的事。

书名:《美龄幸福便当》(三联书店)

作者:陈美龄

1955年出生于香港;1972年凭借《虞美人花》在日本作为歌手出道。先求学于上智大学国际学专业,后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专业)毕业。1985年结婚,翌年生下大儿子。1989年,前往美国史丹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课程。留学期间的1989年当年,二儿子出生。1994年获得教育学博士称号(Ph.D)。1996年三儿子出生。之后,除了参与各类演艺活动,也兼任随笔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日本抗癌协会“微笑大使”、香港浸会大学特别教授等,活跃于各个领域。

出版社:三联书店

《香港01》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