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离开香港|关注弱势——要让前线清洁工被看见|走吧!2022
清洁工,每日清洁大街小巷,是高楼林立的城市下,看不见的一群人。疫情这三年,用完即弃的口罩、混合著唾液的纸巾团、没妥善包裹的快测包——垃圾与病毒的关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但对城市人来说,扔掉垃圾是那么的简单、自然,以致无人记起,扔掉的种种传播病毒的风险,最终由前线的清洁工友来承担。在疫情反复、防疫政策多变的一年里,社工界的“新鲜人”阿升,走在劳工问题的最前线,眼看不少朋友选择离去,难免会有疑问和挣扎:还继续从事社会服务吗?还留在香港吗?他留下来的原因,既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又有与弱势群体同行的心。
2022,过得并不容易。很多年轻人远走他乡,但还有更多年轻人留下来守护家园,他们仍然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希望和这座城市共同承担、一起走得更远。
从防疫装备到劳福保障
前线清洁工友总被忽视
阿升是一名社工,在关注清洁工权益的机构工作。过去一年,他目睹工友面对疫情带来的健康隐患所处的担忧,也看到工友在反复多变的防疫政策下,失去了应得的权利。
“疫情由二月开始爆发,去到四月慢慢开始回落,其实隔离令、疫苗政策和病假补偿的规定一直在变。”阿升提到,今年6月15日立法会三读通过的《2022年雇佣(修订)条例》(《雇佣条例》),看似保障弱势,但实际上仍有漏洞。
当中订明雇员因遵守隔离令、检疫令或围封检测规定,以致活动范围受限制而缺勤,将被视为病假,符合《雇佣条例》下相关资格的雇员可领取疾病津贴;若雇员因遵守有关防疫规定而缺勤并因此被解雇,属于不合理解雇;不过,该条款不设追溯期,导致一些工友无法追讨赔偿。例如有位工友3月染疫,但到6月尾才收到3月时的“隔离令”,而由于没有追溯期,就算有了一张过期的“隔离令”,也只能独立承受缺勤的损失。
《国安法》衍生自我审查
留在香港才能持续参与改变
改变岂止疫情。2019年反修例风波的爆发,触发《香港国安法》于2020年6月30日的实施,一年半过去,阿升坦言社福界至今仍有不少疑虑。“《国安法》的好处就是维稳。但我们组织劳工时,做一些比较激进的劳工行动或者罢工,到底会不会影响国家、社会安宁?”阿升说,种种疑虑难免导致社福界在争取劳工权益时会“自我审查”。
尽管如此,整体而言,阿升仍为过去一年的劳福工作感到欣慰,因为他看到了很多工友身上的智慧和“闪光点”。而最令他感到开心的,是社群也有越来越多商户和居民关注他们、认同他们。“弱势群体不只是有‘惨’的向导,他们的智慧都可以在社群分享和被认可。”阿升的工作初衷,是想成为工友的“同行者”,陪伴他们面对困境。
他说暂时未有打算离开香港。这或许是源于他对香港这片土地的热爱:“我有个想法是,无论我到了哪个地方,其实我的心,都很关注香港的事态发展。如果我离开了,似乎我的参与权、为社会政策提供意见的机会——这些改变的机会将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