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0|香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 特区政府的良心不痛吗?

撰文: 郝子雨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下周三(11月25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外界关注她如何保障疫下经济之余,又将怎样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深层改革。经过新冠肺炎的经济洗牌,香港生活仍然非常艰辛,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日前发表《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香港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130个城市当中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与瑞士苏黎世和法国巴黎并列榜首。然而,后两者以社会福利闻名,但香港既没符合生活开销的合理工资,又没免费医疗或教育等基本福利,更没全民退休保障,而且要不吃不喝20.8年才可置业。当港府连年扬言化解“深层次矛盾”,却只靠小修小补迷惑大众,到底今年能否大刀阔斧,目前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香港楼价贵绝全球,基层小市民收入根本难以负担。(资料图片)

25岁港青月入万四元 每日只花100元

25岁的Roy现任办公室助理,月入1.4万元。这是他自中五毕业后,投身社会工作的第五年,目前和父母同住月租1.1万元的土瓜湾唐楼单位。由于父亲是长期病患,且已退休,母亲则是工厦保安,收入微薄,Roy每月需要帮补7000元家用,全家才可勉强维持生计。

租金不菲,Roy有感自己像在“帮人供楼”,加上父母日渐年迈,作为独子必须独力承担赡养责任,他更想早日自置物业,给两老一个安乐居所。然而,香港楼价贵绝全球,根据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去年的国际楼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连续十年登上全球楼价最难负担城市,一个月入处于家庭入息中位数的普通家庭,也要不吃不喝20.8年才能上车买楼;而近年除了楼价之外,百物腾贵,也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面对如此扭曲的生活环境,Roy就算每天只花100元、每月储下4000元,也不知到要存到几时。

“能省就省,为了好一点的生活,也没有办法.......”Roy的困境,正是不少香港人的写照。想过好一点的生活,这个看上去质朴的愿望,现实中却有百倍的阻力——低得过分的薪金、高得惊人的楼价,加上日常琐碎的开销,都成为“过好点生活”的难以逾越的障碍。世邦魏理仕早前发布的《2020全球生活报告》便显示,香港一杯咖啡均价4.63美元(折合港币35.9元),排名全球第四;健身房月费74.46美元(折合港币577.28元),位列全球第六——这些在不少人眼中的生活日常,对于每日预算只有100元的Roy而言,或许难以想像。

若按所有年龄计算,全港就业人士的月入中位数则是1.9万元。(资料图片)

生不起病、买不起楼、养不起下一代

据政府统计处第二季(4-6月)《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年龄介乎15至24岁人士的入息中位数是1.39万元,25至34岁人士则是2万元,而Roy的年龄和收入都正好卡在中间;不过,若按所有年龄计算,全港就业人士的月入中位数则是1.9万元,Roy远远不及。

“万九蚊?有冇呀?通常都是万四、万五,现在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失业、减薪,怎么会有一万九?”Roy对政府表示震惊与质疑。政府数据相信不会有假,但的确不足以反映不同阶层的真实收入和贫富之间的极大落差——试问,中环返工、外表光鲜的专业精英,与Roy这样勤恳工作却还是十分艰难的基层青年,收入又怎会相同?

政府发布的《2018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可见,本港约有14.9%的人口——即超过102万人处于贫困状态。乐施会2018年发表的《香港不平等报告》亦指,本港最富裕的一成住户及最贫穷的一成住户之月入差距,已由2006年的34倍扩大至2016年的44倍;至于全球用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坚尼系数”,香港也由2006年的0.533恶化至2016年的0.539,即使除税后也仍高达0.473,比美国的0.391、新加坡的0.356、英国的0.351更为严重。

为了省钱,Roy上班都尽量带饭,或者四处寻找廉价午餐。(资料图片)

为了省钱,Roy上班都尽量带饭,或者四处寻找廉价午餐:“不太远的地方就尽量走路,能省多少就省多少,下班后就找找看有没有兼职工作......这个社会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有时想努力,但回报就未如理想。”

想必这也是无数年轻人的心声——看不见前路,却要被生活推著走。Roy虽非社会底层,但也绝非中产,而是很多普通青年当中的一个。近年社会流动几乎停滞,年轻人有怎样的家庭出身,几乎就决定了他们步入社会后有怎样的生活形态,成为最苦不堪言的“夹心阶层”——父母没有退休保障,即使年迈仍要工作,就算生病也要苦候公院,而他自己买不起楼、结不起婚、更别说要抚育下一代。

去年7月21日民阵发起的大游行上,有民众高举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的横额。(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公平正义才是真正诉求

林郑月娥去年发表《施政报告》前夕,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发表“十大诉求”,除最后两项要求就反修例风波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及落实真双普选之外,余下八项诉求皆为解决“长期累积下来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增加土地房屋,设立租津租管;设立全民退保,优化在职津贴;改革综援制度,检讨特别津贴;全面回购港铁,抗衡领展垄断;停止外判服务,完善劳工保障;捍卫港人单程证家庭团聚权利 立法反歧视新移民;平等教育权利,增加教育资助;善用万亿储备,进取理财哲学。

然而,这些诚恳而实际的诉求,在一年后的今天,也未见到有被正视的迹象。如今林郑即将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此前她已表明,政府为了抗疫推出百项措施,而鉴于香港属外向型经济,当下港府可做的事相当有限。

香港每每登上“最自由经济体”榜首之时,港府总是无视坊间批评沾沾自喜,但面对“楼价最高”、“生活成本最高”的排名,却充耳不闻。(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此话一出,不禁令人感叹:不愧是港府,思维仍是如此顽固——经济复苏倚赖外部环境,所以政府也没有办法。以这样的逻辑来看民生问题,难道会认为贫富差距是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政府别无他法,只能大洒金钱“派钱”、“补贴”,而不能从根本改革制度?

香港每每登上“最自由经济体”榜首之时,港府总是无视坊间批评沾沾自喜,但面对“楼价最高”、“生活成本最高”的排名,却充耳不闻。连续一年的社会动荡和经济逆境,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早已无法遮掩,假如再不秉承公平正义原则,重整资源分配格局,香港只会被上层的风光蚕食得只剩下底层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