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解锁.四】20年来不管不理 港府已无勇气面对棕地困局

撰文: 黄奕霖
出版:更新:

上文提及,港府把关不严、执法不力,当局不只放任棕地自由扩张,有时甚至主动帮违例棕地“解套”。自1993年起,将违例发展得土地更改使用用途,让违例棕土场“坐地合法”,先前违例行为就此既往不咎,使得棕地面积从1993年的792公顷,扩张为2017年的1,521公顷,在二十四年间扩增近一倍。村内已被大量棕土占据的攸潭美村村长周贵贤也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攸潭美村内、乃让全香港会有棕地丛生的乱象,实则乃政府多年来放任懈怠所致,如今病入膏肓才想著胡乱投药,要有成效恐怕难上加难。此文章为《棕地解锁》系列报道文章之四

在攸潭美村经过一圈巡礼,我们来到村长周贵贤的家中。周贵贤住得有些偏僻,比起其他民居周围更显荒凉。他家中有一口水井,但据他的说法,港铁兴建高铁时,大量抽取地下水以防止竖井渗水,现在的水井已经提不到水了。“还好大部分的村民都用自来水啦,大概只剩我还在用井水。”周贵贤一边埋怨,一边带我们到他家的小凉亭内入座。“棕地问题?还不都是政府一手造成的。二十年前不管不理,让人家霸占、改变用途,现在好啦,赶不走啦。”谈到关于攸潭美村的棕地问题,周贵贤皱着眉摆了摆手,一开口就狠批政府对棕地向来无所作为,才导致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村长周贵贤的住处有一处大庭院及打水的水井,环境相当幽静纯朴。(梁鹏威摄)

他提到,本来攸潭美村的土地都是农地和“祖堂地”,后来政府在各地进行土地使用规划,把土地分为农地、工业地、康乐用地、绿化地等不同用途,他自己也分到了一块农地。周贵贤家从爷爷那代就务农,虽然分到的农地不能用来盖房子,却足以用来种种农作物自力更生;但随着农业没落,光靠务农已无法维持生计,原本被规划为农地的地方,不知何时已经慢慢铺上了水泥,盖起了仓库,停满了车子。村子里面的货柜厂、停车场愈来愈多,且占地面积广大,在十几、二十年前周贵贤还没当村长时就开始冒出。他原本心想,别人的土地,要卖掉或是改变土地用途也是他们的权力,况且那么大的货柜场,一定是经过合法的批准,倒也不容置喙;直到他当上村长后才发现,很多棕地竟是霸占而来,且都没有经过正式批准或是还在申请中,根本不是合法经营。

周贵贤批评政府20多年来对棕地置之不理,今日想处理难上加难。(梁鹏威摄)

“为什么棕地会愈来愈多?因为很多人都直接霸占政府土地不缴租金啊。那边有个空地,他就放个小东西,放了两个、三个都没人理,他就继续做下去,最后就变成营业用地。其他人看到心里就不平衡了,政府规划说我家是农地,怎么我隔壁就是货柜场?我跟你是邻居,怎么我就只能种田?我当然不肯啊,我也要来改变土地用途,于是就愈做愈大、愈来愈多人做。”周贵贤强调,土地用途变更其实不好申请,动辄就是上百万元的开销。据他了解,有些人因为负担不起昂贵的费用而另辟蹊径,先去申请土地短期用途,在批准前直接在农地上进行棕地作业;期间政府要花一年半载进行调查,若最终回复不予批准,业主会请律师询问政府拒批的原因,并要求当局提交详细的调查报告结果,等结果出来后再请政府给他一年时间搬走,到真的撤离时,早就利用土地赚够回本。

“棕地”问题缠绕香港数十年,为何政府到2013年才正式回应争议、至2017年才进行开发研究?(资料图片)

政府面对这样的情况,似乎总是“只眼开、只眼闭”,放任私人继续霸占土地、私自改变用途,直到香港人口膨胀、市区愈来愈稠密、房子愈建愈高、居住问题的民怨爆发,政府才被民间团体提醒,新界还有一种叫做“棕地”的土地。但周贵贤认为,政府现在要处理棕地,恐怕为时已晚。“现在做已经太迟了、赶不走了。这附近有很多棕地是汽车放置场,车子还好处理,因为是可流动的。但如果是放了货柜做物流的,那就不容易搬走,难度比车子大很多。而且他们已经在这边做了十几年,政府有什么好方法安置?难道要业者直接倒闭吗?其实要业者不做或搬走都可以,但政府要赔人家多少钱?人家盖房子、弄地方花了多少钱下去,你又要花多少钱赔偿?”

周贵贤认为,以物流业的作业型态及性质,恐怕不易搬迁。(梁鹏威摄)

政府没有勇气面对难题周贵贤气愤地说,现在要做的事情,早在二十年前就该解决了,但当时的政府不闻不问,直到居住问题慢慢浮现、业者也早已落地生根,现在想处理不但要花费更大力气,还不一定能够处理妥当。他认为,现在的政府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件事,只是想借由舆论逼走业者。“政府很没有担当,他就期望着人民去喊说‘我们都没地方住了,你们(棕地业者)还不(把土地)让出来’,想藉这压力让业者自己搬走,但这件事根本是政府自己应该去做、去调解、去安置的。结果呢?政府就只会说‘我叫业者搬走了他不走’,换做你是业者你走不走?人家靠这个生活了二十几年啊!”周贵贤无奈地叹了口气,坦言这些棕地作业其实带给村民很多困扰,由于村里大多是单向路,为了安全起见故管制大货车进出,但仍有很多车辆会强行驶入,常常造成塞车或是交通意外,还有扬起的飞沙走石,以及货车进出的噪音,都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攸潭美村内的巷道,常被物流厂的大型货车占满。(梁鹏威摄)

他曾跟当地居民及业者沟通,发现村民们虽然对这些生活中的不便有所不满,但大部分都觉得别人也是在讨生活,如果影响不是太大也不想深究。业者也说,不是不能离开,只要另有合适的地方能继续营业,他们也愿意搬离。只是,政府究竟有没有决心面对呢?周贵贤叹了一口气说道:“连人住的地方都找不到,你还期望政府去找地方安置那些业者?”或许由于身处其中,亲眼目睹这些年来居住的乡村如何一步步发生变化,当政府声称“全盘接纳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意见,同时表明将“加快发展棕地”,周贵贤显然不抱太大期望。

发展局称,会在本年加快发展棕地。(梁鹏威摄/资料图片)

棕地的乱象与弊端早已行之有年,但政府却迟至2011年才在立法会议员的监督及民间团体的倡议下,被迫面对积弊已久的棕地难题。然而,政府认为棕地属合法使用,故毋须进行冻结、普查,又指土地面积过于零碎难以发展,强调现行法规没有缺陷、棕地产业乃香港经济重要命脉等等。由此可见,政府仍是虚与委蛇,不愿直面以对。经过沸沸扬扬“土地大辩论”,在各界的呼吁及广泛的民意下,政府似乎不再坚持己见,决定将棕地列为土地开发的优先选项之一。但开发棕地只是土地利用的其中一个方法,开发前若未能就棕地进行全面性统整、根绝丛生主因,从而防堵违法滥权的情况,所谓“优先开发”也仅是挖东墙、补西墙。如果政府的“棕地先行”仅止于觅地开发的程度,恐怕只是让别的地区成为下一个横台山和攸潭美村罢了。

上文节录自第164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27日)《棕地是怎样炼成的?》。

重温《棕地解锁》系列报道:【棕地解锁.一】遍布偏远乡郊 棕地是如何炼成的?【棕地解锁.二】车过人不过 被棕地占据的攸潭美村【棕地解锁.三】面积24年增长近一倍 谁让棕地无止境蔓延?

其他01周报相关文章:【棕地达人.一】揭开“土地侏儒”遮羞布:修不到的《城规条例》【棕地达人.二】揭开“土地侏儒”遮羞布:听不入耳的“策发会”【棕地达人.三】揭开“土地侏儒”遮羞布 香港变得不一样了?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