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判制度】 最低工资月薪少过综援 多劳少得谈何保障生活?
过去五年,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房屋署及政府产业署等四大主要外判部门批出约1,150份雇用非技术员工合约,总合约价值以百亿元计算,但落到工人口袋的却寥寥无几,前线工大多只领取紧贴最低工资水平的薪水。关注生活工资联盟去年4月公布调查,在102名食环署、康文署及房屋署受访外判清洁工中,工人平均月入8,640.6元,即平均每天工时8.06小时、每小时工资34.6元,仅比最低工资34.5元高出一毫子。
据劳工及福利局在立法会答复,截至去年12月31日,四个主要采购部门合共聘用37,990名外判非技术员工,提供洁净、保安、废物收集等服务,有6,772名员工领取时薪34.5元,当中清洁员工占约六成,即4,153人(见图)。早有不少调查指出,大部分外判清洁工不但只得最低工资,工人还需自资购买工作装备、缺乏合理午膳及休息时间、甚至与垃圾同食也是见惯不怪,外判清洁工往往是上了年纪、教育水平低、缺乏就业选择的弱势群体,即使面对一些不合理条件亦只能哑忍,政府作为全港最大的雇主,将公共服务外判后却未能有效保障工人权利,未有做好维护劳工及职业安全责任。
最低工资的数字游戏
政府提出,在新措施下,外判商日后如只给予最低工资,投标评分比重基本上属零分,以拉开与最高工资投标者的分数。参考立法会文件,有人力事务委员会委员观察到,不少非技术工人不获年资调整薪酬,薪金亦只达最低工资水平,建议可采用相关行业的最新薪酬中位数,让工人工资水平更贴近市场,惟政府回应指如在标书加入工资调整机制,在技术及运作上会有困难;政府又强调个别员工的工资水平应由市场所带动,最低工资亦会定期检讨,建议低收入在职家庭可申请在职家庭津贴计划。这句话将政府抱持的价值观表露无遗。
据政府统计处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香港贫穷家庭达53万户,在接近“全民就业”下,在职贫穷家庭数目超过30万户,接近93万人,即占全港逾130万贫穷人口的七成。乐施会去年9月底发布《香港不平等报告》,揭示贫富差距不断加剧,最贫穷及最富裕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差距达44倍;此外,现时每小时34.5元的最低工资,其购买力只相当于2010年10月的26.8元,即使最低工资两年一检,却一直落后于通胀的升幅。
参阅政府扶贫委员会数据,2015至2017年间在职住户贫穷率一直在8%左右;在职贫穷住户数目由2015年14.1万升至2017年的14.5万,在职贫穷人口亦由47.7万升至48万,在职贫穷人士希望以工资摆脱贫穷,不少人,包括政府却期望藉最低工资便可改善基层员工处境,但最低工资只在2011年实施初期,为基层工人带来明显工资升幅,之后三度上调仍不足以应付基本生活开支,但政府仍以最低工资为借口,带头剥削外判工人。
最低工资原意是让基层雇员的薪金能应付基本支出,同时让劳动者得到合理的待遇及尊严。乐施会指出,最低工资水平不应低于综援金额,方可保持基层的工作意欲,以二人家庭为例,去年社会福利署估计平均每月综援金额为9,610元;而参考政府统计处《2017年收入及工时同比统计调查报告》,一名全职非技术工人每星期工时中位数50.5小时,如以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8.3小时,按每月工作26天计算,相应的时薪水平应为44.5元(即9,610元/8.3小时/26日),比即将在5月上调至37.5元的最低工资高出7元,反映政府外判工人的普遍8,000多元月薪水平,远低于综援水平。
现时全额在职家庭津贴一人住户每月入息上限为9,000元,3/4额及半额津贴的每月入息上限为10,800元及12,600元,在职家庭津贴计划旨在鼓励自力更生,纾缓跨代贫穷,但政府左手帮助在职贫穷,右手却纵容辖下工作仅以最低工资外判,自行制造在职贫穷,奢谈鼓励低薪工人为求脱贫而努力工作。讽刺的是,有工人还生怕加班,担心工作过多会越过津贴的最低门槛,付出了劳力得不偿失,然而若其基本工资已属合理水平,又何需要申请津贴呢?
在百物腾贵的香港,生活工资才是最低工资的底线。生活工资追求一个能满足工人及其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水平,正好弥补最低工资只求薪金不会过低的缺点。乐施会研究结果建议标准化生活工资水平为每小时54.7元,按照一名全职雇员每月工作26日、每日工作8小时计算,月薪相当于11,378元。
只求市场调节 不问资源导向
谈及工资多寡,不少人会与个人能力、工作性质、市场供求等因素挂钩,以解释不同工种的待遇之别,和读书不成所以只可干粗活,赚取微薄薪金,把种种不合理合理化。在劳资权力失衡下,前线员工只会成为被剥削的对象,遑论能在工资上讨价还价。政府虽不断推动扶贫,但数据反映往日的财富再分配及扶贫工作无法收窄贫富差距,在职贫穷及贫穷人口持续增加,归根究柢是因为政府将扶贫政策与加强工作伦理划上等号,一味只鼓励妇女及中高龄人士就业,未有做好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角色,也没有妥善管理工作福利。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上月底宣读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透露2018/19年度盈余为587亿元,财政储备高达11,616亿元,亦会预留约1,500亿元在利民纾困措施及经济发展。六十多岁应是到了安享晚年的日子,但香港不少年迈的老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仍需靠当外判工维生。在外判工工资水平一事上,政府本可透过公共开支改善工人生活,让他们自力更生的同时也不会“开罪”商界,但政府仍旧恪守“大市场,小政府”思维,对工人困苦视而不见,违背分配公义外,亦令更多社会问题恶化。最新的外判改革措施,既未必有效堵塞原有漏洞,且尚未触及工时、工作安全等问题,这又是否一个声声关顾弱势的政府应有之义?
上文节录自第15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3月11日)〈最低工资有多低?〉。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