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做义工.下|香港民间外交故事:小小爱心 大大改变
“我受白内障困扰30年,长期需要家人照顾,今天终于可以生活自理。”“我10年来第一次看清孩子的脸,感谢医生,感谢中国香港团队!”“你们给了我光明,我要多跟孩子们介绍中国,鼓励他们长大去中国学习!”.....过去一年,“港产”国际人道援助机构“共享基金会”先后派驻四批医护人员前往西非国家塞内加尔(Senegal),免费进行超过2,2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创造一个个重见光明的故事。
“塞内加尔做义工”专题报道之下
塞内加尔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每人日均收入只有4.5美元;在以务农为主要生产活动的法蒂克地区,发展更加落后,完全没有专治眼疾的资源,大量因日照猛烈引发白内障的病患只能到首都达喀尔求诊,但由于交通不便,积压了不少延误就医的病人。
2022年10月,香港仍未走出新冠疫情,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已经率领由其创办的援外慈善机构“共享基金会”远赴塞内加尔,游说塞方共同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合作。2023年10月,基金会在塞内加尔法蒂克地区启动“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派驻义工团队和内地医护人员帮助病患重见光明。2024年9月,基金会免费完成至少2,200例复明手术。
“难度较高的病人比例,最起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眼科主任医师洪玉,是第三批福建医疗队成员,自2024年4月起联同其他五名医护人员驻守塞内加尔两个多月。她发现当地患病情普遍较内地严重,估计是受医疗条件和经济原因所影响:“听说一次白内障手术需要花费5,000元人民币,幸好有共享基金会免费帮助他们。”洪玉提到,前不久刚和助手一起完成一对夫妻的手术——两老原本相依为命,但相继因白内障视力受损,无法互相照料,幸而双双接受共享基金会的帮助,成功摘除白内障。“他们很开心,因为都获得了光明;我们也很开心,可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福建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吴文捷在塞内加尔进行手术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位年仅30岁的年轻病患,他的右眼已经失明,而左眼白内障的手术难度极高,因为角膜太薄,透明区域很小,且被血管包围,所以多次被当地医生拒绝治疗。吴文捷当时想,病患年纪轻轻就要面临双目失明,如若她再不施以援手,对方就彻底没有希望了。经过半个小时的手术,患者左眼视力大幅提升,对医护人员感激不尽。吴文捷也特别感触,她不只为病患治疗眼疾,还能够改善他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中塞人民搭建一座友谊桥梁,促进双方关系。
27岁的香港年轻人冯蕾,任职共享基金会高级项目专员,目前常驻塞内加尔工作,也在尽己所能搭建中塞友谊之桥。她大学在英国修读国际关系,一年级暑假期间参加非洲东南部国家赞比亚农村义教的筹款项目,毅然决定毕业后要投身人道援助行业。
“那些小朋友,有的连基本的书或簿都没有,这让我很有感触,一方面觉得自己很幸福,另一方面也很想学以致用,看看可以怎样帮助他们脱离困境。”一般以为,“从政”是研读国际关系的必然出路,但冯蕾一心想着从事另类的公共服务,毕业回港后上网找工作,碰巧共享基金会正在招聘项目专员,而且不需具备相关专业或丰富经验,冯蕾也就有了圆梦的机会。她入职三年,先后被派驻五个国家,日常负责管理流程、协助医护、调解纠纷、补充物资、搜集数据,什么都要做;而她目前所在的塞内加尔,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常年高温不说,又缺乏干净食水,还要面对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不便。
每到一个国家工作,冯蕾都会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谦卑心态,去接触不同文化、了解不同背景、明白不同处事方式,如果一味坚持用自己既定的认知去推进某个事情,却在不经意间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冒犯了别人,那样反而会违背我们原本想要帮人的初衷。”
“相较其他行业,香港的人道援助工作者不算多,人们也误以为要深入天灾或战乱地区去拯救生命才能算是‘人道援助’。”冯蕾尤其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这个行业:“尽管我们所提供的帮助,可能是件很简单或很普通的事情,却能为受援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
共享基金会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像冯蕾这样的年轻人。“传统很多救援平台,未必欢迎年轻人在太过年轻的阶段就直接参与他们,反而希望他们受过一定培训、或者拥有相关经验,但共享基金会很欢迎年轻人的参与,让他们有个实体学习的机会。”从事人道救援服务30年、人称“天涯侠医”的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初出茅庐时正是获得破格赏识,让她得以开阔眼界、磨练毅力、丰富经历,因此她也相信,“年轻人都很厉害,很有想法,反应很快,当遇到问题都会想方设法解决,重点是你要够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共享基金会,冀能实践“一带一路”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当中的“共享”理念,把香港和国家的发展成果,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和欠发达国家的人民分享。截至上月中旬,基金会已在全球七个国家开展多个项目,包括免费完成1.5万例复明手术的消除白内障、防控登革热、洁净饮用水、青年走向国际。
过去六年,梁振英带着这个年轻的“港产”援外慈善机构穿梭世界各地的项目点,在飞机上的时间可能比在香港还要多。今年6月,他再次率团飞行20多个小时、跨越13,073公里抵达塞内加尔,既视察项目成效、慰问义工团队,也与新任总统巴西鲁会面,致力争取继续透过不同领域的医疗合作,加强中塞交流、实现民心相通。考察期间,共享基金会正好安排了香港中文大学CCOUC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的11名大学生到当地医院和农村推广防蚊教育。梁振英乐见学生义工团放下成见、尊重差异,又表示将会全面铺开有关工作。
“塞内加尔的雨水不多,水利工程做得也不是很好,当地常用‘科学井’抽取地下水,地下水确实没有化学或生物污染,但本身有较重的矿物质,人们喝多了就容易患病,尤其是肾病。”梁振英在塞接受《香港01》记者专访时透露,共享基金会正在研究为当地居民提供滤水设备的项目,让他们可以饮用更为优质的食水,而不再过度依赖樽装水。
基金会发展迅速,梁振英特别欣慰:“香港这个地方有很强的捐赠文化和悠久历史,也有很多对外人道主义医疗援助的人才,可以利用民间公益慈善团队的力量去补充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这既是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的独特优势,也满足国家对于我们的要求。”他期望,基金会中期发展成为国际旗舰型医疗卫生援助组织,远期则成为具有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话语权、有效支持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我们带到世界各地的不是霸权和战争,而是谦卑和平安;不是枪砲和死伤,而是医药和健康。”
共享基金会现正透过腾讯“久久公益节”活动进行公开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