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直击.二|港女非洲送光明 贡献香港力量搭通民心桥梁
位于非洲东角的吉布提(Djibouti),是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高温少雨闷热难受,卫生环境非常恶劣,医疗水平相当落后。然而,一班香港人道救援工作者和内地医护人员,却甘愿忍受日晒干旱、蚊叮虫咬,只为帮助当地白内障病患重见光明。
东非吉布提系列报道之二
混血美女高材生
远赴非洲“开荒”
“我当然也很想家。”香港共享基金会非洲项目总监杜沛欣,近月辗转穿梭于吉布提、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等三个非洲国家,很久没有回过香港了。她本身是瑞士香港混血儿,熟晓英文、法文、广东话、普通话,具备一定语言优势;又拥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全球健康与发展硕士学位,并且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公共卫生博士课程,加上2016年毕业后曾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任职三年——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都不在话下,难怪会被派驻非洲做“开荒牛”。
杜沛欣不是第一个到非洲从事人道工作的香港人,但她所在的共享基金会,却是第一个为国际社会提供人道援助的香港非政府慈善机构。由香港共享基金会发起的“全面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也是第一个由香港民间主导的医疗援外项目——计划携手内地医疗队,于未来四年在亚洲的老挝和柬埔寨,以及非洲的吉布堤、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等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免费进行3.75万宗复明手术——而吉布提则是非洲首站。
“我们真的是从零开始。”杜沛欣解释,有别于一些知名的国际人道援助机构,共享基金会自2018年才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创立,无论是人脉、资源、工作流程、物流程序、人员安顿、营运系统、法律手续等等,都是由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带领这个全球只有45名雇员的团队一点一滴从头探索,幸而得到各地大使馆和中资机构鼎力相助。
吉布提人多白内障
病情严重手术难做
为什么针对“白内障”?“我们从事人道救援或者公共卫生工作,最主要考虑项目的作用有多阔,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杜沛欣指出,白内障是眼球晶体因为蛋白质积聚而产生的视力老化疾病,对于香港这种发达城市来说,确实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但在非洲那些经济条件落后、医疗资源不足、交通基建不便的国家,白内障病患很容易因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失明,不只影响个人生活,而且波及整个家庭,“虽然我们只是治疗白内障,但病患恢复视力后,会更有自尊、更加自信、更能自理。”
为什么选择吉布提?“我们所采用的‘超声乳化手术’,是当地人民平时不太可能接触到的,只需短短20分钟病人就可以重建光明。”杜沛欣续指,尽管项目启动之前做了不少调研,都无法想像非洲病人的手术有多难做,“这是我们在亚洲见不到的情况。”
山西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任医师刘杰为解释,当地目前沿用的囊内摘除或囊外摘除技术,切口至少需要七至八毫米,而当前全球最先进的“超声乳化手术”,则是透过两到三毫米的切口,利用超声能量震碎导致白内障的混浊晶体,再植入人工晶体。他补充道,这本来不是太高难度的技术,但吉布提病人的实际病情,为手术增加一定难度。
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山西名医也感棘手
《香港01》记者11月上旬到吉布提实地采访时,刘杰为已经联同七名山西医护驻守吉布提一个多月,在两辆由广东制造的手术车上,每天至少完成40例手术。他从中观察到,吉布提病人拥有两个特点:第一,很多白内障病人,即白内障患病率高,而且患者普遍比较年轻,白内障发展成熟;第二,较多患者患有角膜疾病合并虹膜疾病。
刘杰为是山西省著名眼科医生,连他也觉得棘手:“可能和气候有关系,吉布提光线比较强,紫外线照射比较多,而很多患者在早该做手术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治疗。”
“在我们国内,可能做40台手术只有两三台,但在这边有三分之二都是疑难复杂的。”山西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副护士长郭彩虹,主要负责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照眼部AB超、冲泪道等。她已经是第三度支援非洲医疗了——第一次是2016年由国家主导的“国际光明行”,到非洲中西部国家喀麦隆工作一个多月;第二和第三次则是受香港共享基金会和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所托,今年2月时在吉布提待了40多天,是次则计划50天。
地震暴雨爆红眼症
多种语言沟通困难
天气炎热、苍蝇处处、蚊叮虫咬......有天凌晨还经历五级地震,在睡梦中被摇醒;翌日遇上极为罕见的特大暴雨,当地工作人员都受水浸影响未能上班,情况非常混乱;复工后,病患突发爆发红眼症,连协助医护工作的志愿者也被感染,严重打乱工作节奏。
“吉布提的语言是多样化的,阿法尔语、索马里语、阿拉伯语,甚至还有其他语言。这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沟通障碍。”郭彩虹还提到,“受助病患的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对于就医过程感到陌生、甚至害怕,很多时候未必愿意配合我们医护工作,我们就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去等待他们缓解心情,再配合我们的检查、治疗、手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个团队不断调整沟通方式,渐渐找到方法应对各种情况。杜沛欣举例指,在语言上,会在筛查房和手术车上放置一些录好基本指令的录音按钮;在文化上,也会因应吉布提是伊斯兰教国家,若有病患比较避忌异性异性医护,就会安排同性负责。“当地人民的情绪比较直接,当出现沟通障碍时,随即会在我们的项目点吵架、大叫,甚至情绪激动地大哭。”杜沛欣笑说,还遇到过“假病人”,模仿病人做手术前有纱布遮眼的模样,“我们也懂得处理了,如果硬是理论,反而不能解决问题。”
偏远地区义诊眼疾
病人重光感谢中国
11月4日,共享基金会和山西医疗队忙碌一周后,驱车离开吉布提市区。一路颠簸近三个小时后,到达位于吉布提中部阿萨尔盐湖附近,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辖下子公司中交产投与山东海王化工合营的化工盐场。此前,中交产投已经协助基金会在附近两条村落进行宣传,并把30多名眼疾村民送往厂房,等待医护人员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如果没有中国人,我们很多村民可能一直困在村子里面,眼睛瞎掉,过一辈子。”其中一位村长68岁,平时也在盐厂做保安。他的双眼早在2009年就患上白内障,左眼近月开始恶化,几乎看不见了,“这让我非常难过,以前能做的事现在都不能做了,本来是家庭的支柱,变成了家人的负担。”经过筛查,包括村长在内的11名病患可以做手术。
11月7日,同样是在中交产投的接送下,7名盐湖村落病人到达共享基金会项目点,顺利完成手术。“可以看清家人的脸,我非常感动。”村长说,“没有语言可以表达我的感谢,我们也没有什么礼物可以作为报酬,但我们内心真的非常感谢。谢谢中国。”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
合作共建一带一路
“吉布提虽然不大,但交通非常不便,偏远地区的病人若要前往首都项目点就医的话,费用相当昂贵,路途也很遥远。所以每次展开项目,在时间和资源的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都会落村筛查。”杜沛欣坚持排除万难,尽量到不同地方接触更多病人,“这也可以提醒我们,无论项目有多成功,外面还有大量无法直接接触我们服务的病人。”
中国人讲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共享基金会除了希望帮助白内障病患恢复视力、重启新生之外,同样希望可以促进当地医疗水平的发展。“我们来到这里,还可以培养当地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譬如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加强学校卫生教育、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等等,让他们在我们离开后也能够自己执行我们教给他们的事情,而不再依赖其他国家或者慈善机构的项目。”对杜沛欣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人道工作。
“香港是一座桥梁,既联通世界又背靠国家,我们本来就有较多机会外出闯荡、开拓视野,也更能够汇聚内地公共卫生或不同专业的人才,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力量。”杜沛欣又提到,香港人一向专业、高效、有爱心,不管环境有多艰苦,都能很快适应,“但不管我们有多能干,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光靠自己埋头苦干,而是要和当地同事一起合作,才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不管你是哪里人,来到这里就是一家人。”
采编:黄云娜
拍摄:郑子峰
剪辑:林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