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做义工.上|天涯侠医薪火相传:分享知识 看见希望

撰文: 黄云娜
出版:更新:

“我绝对不会说,香港年轻人应该觉得灰心...我在这个平台是看得到希望的!”刚在香港公立医院完成12个月实习期的新晋注册医生沈思彤,曾于2019年跟随人称“天涯侠医”的公共卫生专家陈英凝到四川推广健康教育,如今带领11名大学生到非洲塞内加尔进行防蚊教育,冀能像恩师一样,将自己的知识和经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塞内加尔做义工”专题报道之上

新晋注册医生沈思彤曾于2019年跟随人称“天涯侠医”的公共卫生专家陈英凝到四川推广健康教育,如今带领11名大学生到非洲塞内加尔进行防蚊教育,冀能像恩师一样,将自己的知识和经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郑子峰摄)

2019年的暑假,不少大学生走上街头,而即将升读中文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四年级的沈思彤,则跟随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兼CCOUC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长陈英凝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休溪村,透过健康教育引导村民改善卫生习惯、提高防灾意识。那是沈思彤第一次接触人道救援活动,踏足曾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的村落,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唤醒了想要四出援外的探索心和同理心。

2020年,沈思彤加入由陈英凝担任总干事的“港产”援外慈善机构“共享基金会”成为首批义工,参与起草“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和“防控虫媒传染病项目”的工作流程,并且跟随基金会到柬埔寨波罗勉省医院实习。转眼几年过去,今年6月,沈思彤早已完成医科课程,并在香港公立医院做了一年实习医生;趁着即将成为注册医生前的短短空档,她再次与共享基金会结缘,带着11名香港大学生到西非塞内加尔法蒂克地区推广防蚊教育。

“我的身份很特别,自己也觉得很奇妙。回想几年前,我正是被陈教授照顾着的医科生;这次来到这里,我是第一次以‘导师’的身份带着学生,和其他更有经验的导师一起学习。”沈思彤感触良多,“我曾希望为受援人民带来一些欢乐或者一些知识,但其实我们拿走的,比我们留下的要多得多!”其中一样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每当看到当地人民很无助,总能从他们的无助当中看到一种对生活的憧憬和力量,“这也促使我一直保持希望,想到更多的地方去学习和探索,像陈教授那样,将知识和经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修例风波、新冠疫情、经济衰退——连番打击之下,部份年轻人对香港未来发展产生比较消极的看法,但沈思彤仍然满怀希望。“我绝对不会说,香港年轻人应该觉得灰心...我在这个平台是看得到希望的!”这些年在共享基金会和CCOUC的支持下,沈思彤亲身见证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有多匮乏,“你更加会反思,自己是在资源很充足的情况之下,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所以你更加应该将香港教授给你的东西,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民。”

+5

李绮琳和梁诗雅都是跟随沈思彤远赴塞内加尔的中文大学医科生。在共享基金会的协调和安排之下,这支学生义工队先后到医院和农村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而李绮琳和梁诗雅正好负责两项截然不同的工作——李绮琳和部份同学采用话剧形式为当地人民演示防蚊措施,并且进行问卷调查;梁诗雅和其他同学则负责后勤,包括提供临时托儿服务,好让当地妇女专心观看防蚊教育,她还需要记录整个学习之旅,再整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自己的家庭背景不算很好,从小到大都受到不少帮助,所以现在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其他人。”这是李绮琳第一次实地参与援外服务,她的初衷也是再简单不过。

几天的实习行程下来,为了尽量减少翻译带来的信息落差、让村民更加简单明了地接收防蚊资讯,原本排演的话剧已经不知道被修改了多少遍,而李绮琳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和当地村民沟通之后才发现,面对虫媒传染病的肆虐,他们最大的困难并非知识上的不足,更多的是物资上的缺乏;所以我们也会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是否可以教导他们自己缝制蚊帐?这样是否不用一直依赖外来援助、更加可持续呢?”

“有些唏嘘,世界上有些国家发展得那么好的时候,有些发展中国家可能连基本的资源都没有。”李绮琳随团考察了当地村民的一间社区产房,那是她最让她感到震惊的地方:“尽管政府会提供免费的接生服务,但产房中的很多药物,包括麻醉药品,都需要村民自行出资购买,这对相对比较贫穷的农村产妇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她希望能到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去走走看看,累积援外经验,提高自身能力,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5

梁诗雅也是跟着陈英凝一路走来——去过四川推广防灾教育,到过东非赞比亚(Republic of Zambia)、中美洲巴拿马(República de Panamá)、南美洲哥伦比亚(República de Colombia)进行义工服务,也走访过共享基金会在东南亚老挝的“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同时为当地人民进行关于血糖血压和预防蚊虫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

“我会在过程当中学到的东西,应该就是到当地去了解实际情况,或者一些我们在网上不会看到的东西。”出发前一段时间,梁诗雅不小心烫伤了脚踝,一路上都是跛着跛着。

梁诗雅有过几次人道援助的经验,加上性格比较外向开朗,每每和当地居民交流,总是驾轻就熟,很快就和他们热络起来。对她来说,实地考察不只是去了解人家和“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可以感受和体验他们好的方面,例如非洲确实不太富裕、环境同样不太卫生、资源更加不太足够,但他们总能保持热情、开朗和乐观,无论何时见到我们都是笑嘻嘻的招呼大家,这很值得香港人学习,在‘简单’当中就能发掘很多‘美好’。”

“人道援助”笼统来说是向有人道危机的灾民提供物资支援,以拯救生命、纾缓不幸、维护尊严,而梁诗雅坦言,这个目标仍很遥远,幸而一直以来都有不少有心有力人士投身其中,她也不排除日后会继续在公共卫生或人道援助领域探索自己更多潜能。“再过几年我就医科毕业了,希望能用一个更加成熟的身份,去服务不同的人群,不只是非洲,也想去其他同样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虽然我不知道自己能帮上多少忙,但愿能够尽一点力。”

+9

除了防蚊教育,这个香港大学生义工团还考察了共享基金会在塞内加尔法蒂克地区展开的“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了解在发展中国家展开人道援助工作的各项流程,包括各项检查、车上手术、术后护理、落村义诊等等。负责在流动手术车上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眼科主任医师洪玉和福建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吴文捷,对来自香港的学生赞不绝口,形容他们充满朝气、谦卑好学,相信日后定能有所贡献。

每年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义日”,用以歌颂和表彰世界各地的人道援助者,共享基金会也特此举办庆祝活动,并且邀得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崔建春为学生义工团颁发证书。

“作为老师,我当然很欣慰。”没有陈英凝的话,就没有这个义工团,也没有沈思彤、李绮琳和梁诗雅的薪火相传。她自20岁就跟随国际救援组织从事人道服务,在往后的30年内走遍世界各地救死扶伤,无数前线经验触发她不断思考如何培训具备中国香港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和人道援助专家。她在中大已经力推实地教学体验课程,并获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颁发“杰出教育奖”和国家教育部颁发“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出任共享基金会总干事后,也致力为有志投身国际公共服务的年轻人搭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知识、能力和爱心的平台,冀能携手把“平等”和“善良”带到世界各地,促进民心相通。

共享基金会每年都会招募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的实习生和义工,而是次随团的11名大学生,也并非全部医科出身;陈英凝解释,人道援助行头很阔,因为工序繁多,包括组织运作、流程管理、物流运输、数据分析、公共关系等,所以鼓励拥有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参与。

“这些学生给当地居民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为他们进行了非常好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我们也希望能在其他地方全面铺开相关工作。”没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就没有共享基金会这个“港产”人道援外机构。作为最关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香港政治人物,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共享基金会,就是为了实践“一带一路”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当中的“共享”理念,希望能把香港和国家的发展成果,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和欠发达国家的人民分享。他也特别支持香港年轻人借此平台为国家贡献力量。

对梁振英来说,学生义工团的最大得著,就是知道差异。“他们开始可以丢下我们香港人可能本来有的一些定见、成见,了解到地球其实很大,我们要尊重大家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不同的价值观,我们要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梁振英续说,不同国家所追求的价值观,既有共同的地方,有的也非完全一致,“就一点来讲,什么是‘一致’、什么是‘不同’、我们尊重什么‘差异’?都要经过身体力行才能体会,总比在课本、看书、想像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