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医援.一|来自老挝的感动:香港和中国让我重获新生命

撰文: 黄云娜
出版:更新:

“这是我去新加坡旅游的时候...这是我在泰国开会的时候...这是我长胖了的时候...这是老挝的‘缘份树’,只有有缘的人才能看到开花的时候......”七月上旬,老挝万象的74岁独居长者Foyngeun婆婆,完成右眼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重新翻开了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回忆起了为家人拼搏的那些年。她再三向工作人员道谢:“感谢香港的项目,感谢中国的医生,让我重获新生命。”

这对香港共享基金会来说,本是见惯不怪的场面,因为过去一年来,他们在广西医疗队的协助之下,已经免费完成1,834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然而,每一句“khàwp ja̖i ”(老挝文“谢谢”)对他们来说,既是暖呼呼的感动,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第一个“香港制造”而专门从事“国际人道医疗援助”的非政府非牟利机构,更是第一个中国到海外进行医援的民间组织。

“香港援外医疗”专题报道之一

老挝万象的74岁独居长者Foyngeun婆婆,完成右眼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终于可以继续经营这家陪伴她走过半个世纪的老挝筒裙店,继续自食其力。(夏家朗摄)

“这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恳请你们每一位都收下。”Foyngeun婆婆捧着一袋老挝传统丝麻制品,分别用简单的法文和英文说了一遍之后,又用老挝文向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重复了一遍,生怕大家不明白她的意思。

袋子里面有些零钱包和化妆袋,那是婆婆赖以维生的小商品。她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靠售卖老挝传统服饰养家,但近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患有五年的白内障近月也越来越严重,基本上已经无法开舖了。

老挝曾是法国殖民地,1953年独立后陷入内战,1975年才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婆婆成长于战乱年代,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入读必修法文的学校,又自学了一些英文。据说学业优异,所以能在出入境管制相当严格的时期,获批美国签证,带领儿女前往当地读书。不过,孩子们从此在异乡定居,婆婆则在老挝经营筒裙店,自食其力。

做手术之前,Foyngeun婆婆看东西已是白蒙蒙一片,但由于没有家人照顾,只能自驾前往医院接受手术,期间更被其他车辆撞凹了车头。完成手术后,不但看到了交通灯的颜色,更看清了前面车辆的车牌号码。(夏家朗摄)

“我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开车,自己看医生。因为看不清,还被人撞凹了车头,但没关系,现在能看见了。”婆婆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所以并没有告诉他们眼疾有多严重。

过去几个月,婆婆的白内障突然加剧。做手术之前,她看东西已是白蒙蒙一片,“全白的,看不到其他颜色,看不到交通灯。”她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不但无法开店做生意,也无法参加一些和亲戚朋友往来的社交活动,只能待在家里。

可是,自己一人如何生活?“靠生活习惯,我记得日常用品摆放的位置,摸着摸着就可以了。”会感到难道或不知所措吗?“没有,我必须坚强活下去,直到我无法活下去为止,幸好后来遇到了这个项目。”也许是佛教信仰使然,一切随遇而安。

复明的Foyngeun婆婆重新翻开了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回忆起为了家人拼搏的那些年,并再三向工作人员道谢:“感谢香港的项目,感谢中国的医生,让我重获新生命。”(夏家朗摄)

做了手术之后,世界变得不一样了,“这是橙色的车,那是蓝色的车,车牌号码是‘8803’!”婆婆补充道,“我连窗外那些远远的电线都看得很清楚!”她说完咧嘴笑了笑,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眼神,还连忙用手比划着,“真的,一条一条的电线。”

6月6日,婆婆首次到香港共享基金会设于老挝人民军103医院的老挝项目门诊求助,当时医生诊断双眼中度白内障,当天安排左眼接受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当地卫生部门规定,必须间隔至少一个月才能再做手术,而婆婆在还差两天才满一个月之际,已经迫不及待地在7月4日前往医院,进行右眼手术,视力由0.15恢复到1.0的正常水平。

“我会把这个项目告诉更多朋友!”采访期间,婆婆一再举起共享基金会派发的文件夹,不断强调一定会把这份来自香港、来自中国的善心,传达出去,希望能有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得到帮助。她还说,会向佛祖祈求大家平安、健康、快乐。

+9

老挝日照强烈,白内障发病率高;但当地医健普及程度有效,医疗资源又严重不足,眼科医生与人口比是1:246,667,而且主要只能采用比较传统、风险较高的囊外摘除手术,平均至少需要600万元老挝币(约2,400元港币)。Foyngeun婆婆的经济条件不算相当困难,但据说她等了很久也轮候不到当地医院的手术。至于一些住在外省或特别贫穷的病患,共享基金会则会为他们提供一笔过36万元老挝币的车马费。

于是乎,自从香港共享基金会携手广西医疗队于去年9月在老挝展开“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以来,103医院每天都在上演这种重建光明的感人故事——

36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Khankeo女士,终于可以看清楚丈夫和一双儿女到底是什么样子。47岁就因为白内障而被迫从记者调职成为技术人员的Khanthaly先生,终于有机会重操旧业。70多岁的Pun婆婆,和儿媳妇转了五趟车、花了11个小时,终于可以照顾自己,“不用成为家庭的累赘”;儿媳妇更是热泪盈眶,“不用再因为没有能力医治婆婆而感到惭愧、不孝。”

事实上,自从共享基金会在东南亚的老挝和柬埔寨、东非的吉布堤、以及西非的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等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展“扫盲”项目以来,合共已经为当地病患免费完成3,000宗复明手术。

为什么一个香港的民间慈善组织,要跑去老挝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做白内障手术?他们对于实践“国际人道医疗援助”,有着怎样的思考?对于“助力国家医疗援外”建设甚或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共享”原则和“民心相通”目标,又有着怎样的愿景?这一切问号,就要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于2018年创立共享基金会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