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学生到校学前康复服务推先导计划 AI辅助料提升导师效率逾倍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为提高支援有特殊学习需要(SEN)学童的效率,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和协康会将与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于2024至2028学年期间展开为期4年的先导计划,将“Bridge Al”人工智能特殊教育需要学习系统应用至到校学前康复服务(OPRS)。该计划获得利希慎基金和杨蔡慧娴基金会共600万资助,已经覆盖所有费用。
浸会大学英文系学生马采儿是接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导师之一,她指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有助纪录学生进度,将心力聚焦在照顾学生身上,透过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进度,认为系统最大优势是将学生资料有系统地整理。
先导计划将涵盖19所幼稚园,逾600名学生。45位提供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专业人员,包括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社工、临床心理学家及特殊幼师,将使用系统为学生度身制订个人化训练计划(ITP)。
贝智人工智能项目经理黄晓峰提到,系统会根据学生评估及过去表现给予建议,专业人员可以参考建议为学生设定目标,然后据此规划学生的ITP及加入合适活动。另外,由于系统会就过程录影,专业人员可以于影片的不同时间点留下评语,方便日后跟进或供其他专业人士参考。
根据过去的研究数字,跨专业人员使用该系统完成一个个案的ITP设计只需约11小时,比传统方法所需的约22小时节省约半时间,效率提升116%。贝智人工智能首席执行官黄俊文强调,个案接受的训练及治疗时间不会变少,但专业人员可以节省行政、设计ITP及准备报告等时间。
为找出系统应用至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实际功效,先导计划设有研究部份,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署理系主任任演纳博士将参与其中。她指研究设有3个部份,包括治疗师及管理层对系统的接受程度、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的成果及对学生的治疗效果是否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