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火锅爆红4原因要求高!6小时内宰割到上台!涮牛肉3起3落

撰文: 黄伟麟
出版:更新:

港人北上近期屡破新高,11月更录得至少583万人次,单单是上周六,已经有接近29万香港人北上,而潮汕牛肉火锅更加是港人最爱,究竟潮汕牛肉的火热原因是什么?对牛肉的品质要求有多严谨?

潮汕人非常注重牛肉本身的原味道,而且一定要新鲜,还要刀工精细。(网上图片)

潮汕牛肉火锅爆红4大原因

1)潮汕人对牛肉讲究 其他地方难以复制

潮汕人是懂得吃,在中国无人不知,为了满足口味刁钻的潮汕人,潮汕菜对食材的要求非常苛刻,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连牛肉火锅都要注重牛肉本身的原味道,而且一定要新鲜,还要刀工精细,切法要求甚高

由于到了外地,食材的品质没法控制,所以以往在外地很难复制,始终火不起来,不如四川麻辣火锅或老北京铜火锅,早早就传遍整个中国。

从活牛宰割到运送到火锅店手上,最后送上桌食用,时间都要控制在6个小时内。(网上图片)

2)潮汕限时操作 吃出新鲜牛味

潮汕牛肉火锅对牛肉食材的重视度极高,潮汕人执著于牛肉,但当地并不产牛。潮汕当地的牛肉火锅,所用的活牛,都是从云南贵州运来,换而言之,潮汕人吃的是云贵高原的黄牛。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讲究的不是产地,而是牛肉的新鲜度。

从活牛宰割,到运送至火锅店,最后送上桌食用,时间都要控制在6个小时内,这样的牛肉才最新鲜。有些潮汕本地的牛肉火锅,在牛直接宰杀后,就上桌食用,所以牛肉还保持温暖,甚至还会抽搐,但现时已经买少见少。

用来做火锅的黄牛,年龄虽然在2至3岁,太老或太嫩的,口感都会有所影响,不如骟牯牛的要求,只吃一岁的阉割公牛,潮汕牛没有公母之分,虽然公牛的肉质会硬一些,比较适合用来做牛肉丸,而母牛的肉质会柔嫩一点,比较适合用来涮牛肉火锅。

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会挑选一些放养山地牛,这跟吃饲料的牛,口感上完全不同,脂肪及肉的比例会比较均匀。最后,潮汕牛肉更不能腌制,而且未经急冻,不能以机器刨片,只能用人工手切,对师傅的刀工要求甚高。

涮牛肉10秒左右,把牛肉放下再拿起各三次,牛肉可达到最鲜嫩的程度。(网上图片)

3)涮牛肉三起三落

潮汕牛肉火锅最常用的锅底,就是简单的清水汤底。另外,近年也有牛骨熬制的牛骨汤底,或一种原锅上的牛杂锅底。让很多喜欢吃辣的朋友失望,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是不设辣的,原因非常简单,要吃出牛的鲜味,就必须去掉浓味的调味。

由潮汕牛肉火锅出现至今,也不过是这一百年内的事,最早的做法,是用沙茶酱作为锅底,直至炉具的普及,现时火力充足,把沙茶酱放入汤底,很容易出现黏底的情况,在80年代初慢慢改变成现在的清汤锅底。

潮汕牛肉火锅有3个进食原则,与现时营养师要求的不同,要先牛肉后蔬菜,第二,先吃瘦的牛肉后吃肥的牛肉,先下耐煮的部位后下易熟的部位。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先从嫩肉、牛舌开始,到三花趾及五花趾,再是匙柄,然后吊龙脖仁,最后就是肥胼(牛腹部夹层肉)及胸口𦛨(又称牛白肉、牛胸爽)。

火锅要保持不沸腾的状态下,用捞勺盛着牛肉,合共涮10秒左右的时间,把牛肉放下再拿起各三次,这样的三起三落,牛肉可达到最鲜嫩的程度,才乎合潮汕人的要求。

在潮汕牛肉火锅店,你会发现较少辛辣的蘸料,大多只有辣椒碎。(网上图片)

4)牛肉蘸料不能抢味

吃潮汕牛肉火锅,蘸料也是不可忽略的,潮汕人有两种最地道的蘸料,就是沙茶酱和普宁豆酱,沙茶酱其实是印尼沙爹酱,再经经过潮汕人的改良,成为了今时今日的中国版本。现时国内的潮汕牛肉火锅店,大多会自己调配沙茶酱,而且甜味多辣味少,与牛肉搭配一起,并不会抢去牛肉的鲜味,反而能相得益彰。

另外,就是普宁豆酱,是一种潮汕地区的特色酱料,由大豆发酵而成,咸中带甜且风味独特。在潮汕牛肉火锅店,你会发现较少辛辣的蘸料,大多只有辣椒碎,目的也相当明显,就是为了保持牛肉本身的风味。

潮汕牛肉为港人北上的热门食品之一,预计入冬后热潮会继续维持。(网上图片)

资料来源:美食天下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