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2年近3万楼宇楼龄达50年 林筱鲁:120年才可全拆、要加速重建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立法会昨日(18日)三读通过降低强制拍卖申请门槛的《2023年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修订)条例草案》,相关法案委员会主席林筱鲁指,预计在大约20年后的2042年全港达50年楼龄楼宇增至近3万幢,要花逾120年才可全部拆卸,所以一定要加速重建。

立法会通过修例降低强拍门槛(资料图片)

立法会昨日通过降低强拍门槛旳修订条例草案,楼龄达50年或以上私人楼宇,门槛由现时的80%业权降低至70%或65%,视乎楼龄组别和地区。立法会相关法案委员会主席、本身是城市规划师的选委界议员林筱鲁今日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中指,,现时全港达50年楼龄以上的楼宇不足1万,但预计到2042年,数目会增至近3万,要花超过120年才可全部拆卸,所以一定要加速重建,并要借助私人市场力量,降低强拍门槛,加快重建步伐。

降低强拍门槛法案委员会主席林筱鲁指,要加速重建步伐(欧嘉乐摄)

至于修例包括若私人楼宇坐落非指定地区,楼龄介乎50至59年,申请强拍门槛维持80%;楼龄介乎60至69年,申请强拍门槛降至70%。林筱鲁说,分指定与非指定区主要因为现时70年以上的楼宇较为集中,期望划分为指定区域后,资源可以更快更集中处理这类楼宇。现时部分处于非指定区的旧楼,由小业主推动联售及自行组织重建,较指定区的申请比例多,因此相信未必需要将门槛降得太低。

九龙城旧楼林立(黄伟伦摄)

九龙城区议员:居民关注政府如何支援

区内较多旧楼的九龙城区区议员关浩洋在同一节目说,相信修例获通过对区内重建有正面作用,但现时楼市较平静,估计未必能即时见到效果。他说,区内居民更关心政府能提供甚么支援。因为由收购第一步开始,小业主已面对不少问题,希望日后成立的专责办事处和支援中心,可以尽早提供协助,例如估价参考及其他法律支援等。他又说,小业主亦关注,修例便利相连地段的强拍申请,会否影响小业主的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