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跌出十大 运流局:另一机构统计料有第十位
航运界研究机构Alphaliner昨日(17日)发表数据指,2023年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跌至11位,同比跌1位,是史上首次跌出十大。
运输及物流局今日(18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估计另一机构Lloyd’s List的调查方法之下,2023年香港吞吐量虽然下跌1位,但仍在第十位,又称不应单单以吞吐量去量度,强调香港的综合实力全面。
香港同比跌幅14.1% 首15港口最大
Alphaliner昨日发表调查指,2023年港口吞吐量以上海称冠,同比增长3.9%,其他在十大的中国城市有第三位的宁波/舟山、第四位的青岛、第五位的深圳、第六位的广州,和第八位的天津。而新加坡则排第二位,釡山第八位,洛杉矶/长滩港排第九位,第十位则是杜拜/杰贝阿里。
而当中增长最大的是青岛,同比增长16.9%,洛杉矶/长滩港下跌12.6%,香港跌幅更达14.1%,是首15大港口之中最大跌幅。
对比疫情前2019年 更大跌21.6%
若以5年计算,即2023年与疫情前的2019年比较,青岛港增长42.8%,而香港则大跌21.6%,亦是跌幅最大港口,更是首15大港口之中唯一有双位数字跌幅。邻近港口之中,广州同期增长7.8%,深圳更增长16%。距离稍远、今年排第14位的厦门,5年增长亦有12.8%。
运输及物流局:一向采用Lloyd’s List排名
运输及物流局表示,局方一向引用另一机构Lloyd’s List的排名,指2022年香港在Lloyd’s List排第九位,共处理1,669万个标准箱。虽然有港口未公布数据,但根据政府统计处资料,2023年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有1,440万个标准箱,以此计算,局方估计香港在Lloyd’s List的2023年排行之中会是第十位,较2022年下跌1位。
至于Alphaliner的统计,运输及物流局指不同机构的计算方法有差异,Alphaliner将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合并计算,在2022年排第九位,同年香港为第十位。
引用多项数据 强调香港具竞争力
运输及物流局说,根据《2023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香港排名全球第四位,反映本港的航运综合实力,具备理想的港口条件、优质的航运服务业群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
局方又引用上海航运交易所的资料,2023年远洋国际货柜船在香港港口停留的平均时间为0.95天,远低于世界前20大货柜港口的平均值1.85天,显示香港港口的高效处理能力。
此外,2020年,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通过《BIMCO法律和仲裁条款2020》,将香港列为四个指定仲裁地之一,与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看齐,局方指反映香港在海事争议解决方面的国际地位。
再加上香港的船舶注册以总吨位计是全球第四位,运流局说,香港港口的实力综合而全面,不应单单以吞吐量排名去量度。
对于社会关注香港港口货柜吞吐量下跌趋势,运流局强调更应抓紧时机继续巩固及发展香港港口的优势,又指去年年底推出了《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为海运港口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