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医疗指示|团结香港基金倡订服务框架 配合市民晚期照顾意愿
赋权病患预设医疗指示、可拒绝维生治疗的《维持生命治疗的预作决定条例草案》去年底交立法会首读及二读,团结香港基金今日(9日)表示支持立法,并希望本港能制订更全面的晚期服务,包括制定标准化预设照顾计划框架等,帮助市民及早表达个人对晚期照顾的意愿。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说,随著预设医疗指示的立法,公众对晚期照顾的重视日渐增强,希望借此契机扩大晚期照顾讨论范围,帮助市民及早表达个人对晚期照顾的意愿,避免因事先沟通不足,导致由家人代病人作决定的双输局面,同时呼吁政府整合和协调现有医社资源,降低市民获全面晚期服务的门槛。
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创新研究主管周嘉俊认为,政府可与大学或非政府机构合作,制定标准化预设照顾计划框架,保障市民的晚期照顾权益,建议借鉴英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经验,框架涵盖专业人员培训,并预设照顾计划纳入医健通,协助医院不同部门特别是急症室与其他医疗和社福机构沟通。他强调,框架应以人为本,设计订立预设照顾计划的个人历程。
他解释,现时不同机构提供的预设照顾计划服务包括医疗、长期护理、财务法律和后事安排等,著重点不同,如医管局关注医疗和长期护理,财务法律和后事安排的关注较少;目标受众也有不同,医管局的受众是晚期病患,赛马会安宁颂受众是预期寿命少于十二个月、有社会心理或灵性困扰和有特定医院转介的病人。周嘉俊认为要统一计划,建议重点放在帮助病人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好,让计划更个人化。
他又指,社会上有非公共机构项目连接不同晚期照顾服务资源,惟服务较零散,认为政府应订立连接医院和社区的服务策略,方便医社协调和合作,全面评估患者需求,为他们匹配合适的服务,并定期进行跟进,确保病人能获得协调有序的护理服务。
推广生死教育 倡纳入中小学课程
周嘉俊说,虽然市民对晚期照顾认识较浅,但对此并不抗拒,政府应策略性地针对不同生命阶段和准备程度的市民,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推广生死教育,并纳入中小学课程,从小培养公众对晚期照顾的正确认识;针对健康状况转差的市民及其家人,医疗和社康人员应主动提供关于预设照顾计划的资讯,为市民后续制定相关计划及预设医疗指示奠定基础。
培训方面,周嘉俊指可为提供医社服务的社区专业人员和义工,推出认证机制及提供诱因,让他们受训成为预设照顾计划辅导员,及后于不同服务环境中提供有关咨询服务;政府亦应于大学课程及在职培训中加强晚期照顾的元素,强调平衡疾病管理与改善患者生活品质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过于侧重治疗护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