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支联会1991年出版的相集《漆黑不再面对》,顿觉那是一个并不熟悉的香港:港人声援八九学运,持续数月,八号风球之下,四万港人冒著大风大雨上街声援,其后,又发起两次上百万人的游行,创香港至今社运规模之最。1989年的香港本土,人人心系北京学生,那种情绪和信念,当今难觅。27年之后的今天,年轻人开始讨论:六四只与中国有关,和香港本土无关,不如“不再悼念”,不如“放下六四”。抚今追昔,香港往何处走?当我们今天眼中充满不同颜色的社运影像时,不如在六四前后花一点时间,看看那些布满粗糙微粒的黑白相片。
1989年5月20日,在八号风球的狂风吹袭下,超过四万名市民游行到维园,出席“声援中国爱国民主运动”集会,在滂沱大雨中高呼“打倒李鹏”反对李鹏宣布的戒严令。(支联会图片) 戒严令下,四万市民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出席者自制不同标话以对中国政府表达不满。(支联会图片) 1989年5月28日,一百五十万名市民响应支联会的号召参与“全球华人大游行”,游行队伍规模之大,堪称全球之冠,出席者将中环遮打花园一带挤得水泄不通。(支联会图片) 1989年6月4日,香港市民参与大游行,支联会常委带领送丧行列,向在天安门事件中的死难者送丧。(支联会图片) 示威者坐满中环街上,高呼“民主自由万岁”。(支联会图片) 六四惨剧发生后,支联会将6月7日定为“死难同胞哀悼日”,并发起“罢工、罢课、罢市”三罢行动,不少商店均响应。(支联会图片) 香港市民在铜锣湾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对面设公众灵堂,献上鲜花及祭品追悼在六四事件中身亡的死者。(支联会图片) 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后,二十万名香港市民穿上黑衣,在跑马地参与静坐。集会最终演变为游行,与会人士手持“反对暴力镇压”的横额游行。(支联会图片) 1989年12月3日,共31个不同团体在香港尖东海滨举行大游行,呼吁市民勿忘六四,其间有市民在写有“人民不会忘记”的横额上签名。(支联会图片) 进入六四27周年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