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影像】五个故事 重温未敢忘记的历史

撰文: 林振东
出版:更新:

1989年,北京,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触发民众悼念和抗议,大量学生于微寒的四月集合天安门广场,游行、静坐、绝食,中国各城市的学运也风起云涌,香港首次有百万市民上街发声,但最终于6月3日晚上至6月4日清晨,解放军进入天安门广场暴力镇压,浩瀚的学运,从此化成血腥历史。2016年,香港,后雨伞时代,学生另办集会论坛讨论香港前途议题,“建设民主中国”的主张已不被重视。经历反国教、雨伞运动、旺角骚乱之后,现今一代高谈本土,命运自决,27年前的八九记忆,似乎与香港现实愈走愈远。往事如烟,但影像依然。今天重拾,是温故,也是提示。

香港摄影师黄勤带于1989年纪录天安门广场的影像,今天看来依然震撼。浩瀚的广场,年轻学生茫然却又坚定的面孔,雕刻在黑白胶卷上。黄勤带说,二十七年的沉淀过后,他更加关心这些年轻人的未来和空气中的学运氛围。(继续阅读【六四影像】采访六四事件 摄影师黄勤带:事件未完结​)

支联会自1990年开始的六四维园烛光晚会,近年常被评为徒具形式的悼念演习,但毫无疑问,经年累月的六四烛光,己深深融入香港人的记忆中,于遥不知终点的平反路上,延续一分力量一份挂念。(继续阅读【六四影像】悼念不悼念?争议声中回看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舞台”于2009年成立,一个演出八九民运舞台剧的剧团,今年也迎来艰难的一年,很多学校不再参与巡回演出,公演票房遇冷,但他们仍继续坚持,以艺术作方式纪念往昔。(继续阅读【六四影像】正在消失的六四舞台

廿七年前,百万港人上街呐喊“人民不会忘记”,时间匆匆而过,当纪念六四已不再流行的今天,香港,仍有许多人选择拒绝遗忘。在六四悼念日临近,凤凰花开的路上,我们在这里,也尝试用影像作为悼文,述说今天和以往。(继续阅读【六四影像】 89年躁动的香港 黑白图辑

进入六四27周年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