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事对抗之外的消耗战
当美国总统拜登日前签署400亿美元援乌案之际,不少媒体喜爱将美欧多国援乌的资金与俄国去年大约相等于659亿美元的军费作对比(包括本网在内)。此等对比固然可给人一个可参考的维度,然而却难免会留下俄乌决胜只在军事的错觉。事实上,两国经济和财政能否经受得起消耗战持续不断的考验,也是战事的另一决胜关键。
根据不同机构的估算,俄罗斯经济本年大概只会收缩10%左右;相较之下,世界银行就预计乌克兰经济收缩将高达45%。当中,近来愈来愈受关注的粮食出口将是其中一大原因。
目前乌克兰大概有2,500万吨谷物未因港口被封而未能出口。人们主要关心这对于全球粮食供应的问题——此份量的谷物已只够联合国定义的44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一年所需。可是,粮食不能正常出口,对乌克兰的经济也构成重大打击。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字,农业占乌克兰经济大约20至22%、占其出口收入高达四成。
而且,当乌克兰粮仓爆满,农人也难以作冬季作物的收成,且将大减未来一季播种的投入。
相较之下,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即使俄国能源出口量有所减少,其所得的收入却大大提升。据估计,俄国首季的能源出口收入增长超过八成。而且,在俄国进口因制裁或企业自我制裁而大减之际,外汇流出减少,加上其他政策,卢布的汇价也因此得到了支持。
根据《经济学人》5月初按实时资料的分析,俄国经济的确正在收缩,却大致处于平稳状态。
乌克兰的情况却不一样。目前,乌克兰的银行系统、互联网大体上依然正常运作。政府对其雇员和军人的薪金,以及退休金等等也照常支付。企业在国难当前之际,也大体继续支薪——根据乌克兰美国商会的调查,即使正常运作的企业跌至四成左右,照常支薪的却接近九成。这也解释了为何乌克兰政府的薪酬税收入几乎毫无下降。
不过,在经济暴跌、战争支出急涨之际,乌克兰政府的财政始终难免受到战火重挫,特别是军事支出不断上升。根据乌克兰自身的估算,该国每月就需要额外50亿美元的开支去维持基本服务和士兵的薪酬开支。这大概相等于乌克兰战争GDP的3%。
如果要解决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问题,而港口又未能开启,陆路运输在最理想的状况也只能取代港口出口的两成。
因此,在战争长期持续的假设之下,外国资助的规模必须能以此刻的层级继续下去,否则乌克兰的失败有可能不是出现在战场上,而是在政府的财政上。
至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已对乌提供了约15亿美紧急援助;欧盟委员会上周也提出高达90亿欧元的贷款;G7国家5月20日提出200亿美元支持乌克兰经济的计划;在拜登签下的400亿美元援乌方案中,也有75亿美元用于经济层面的资助。
如果战争能在数个月内结束,此等援助规模大概足够。可是,战争持续下去的话,在乌克兰战事逐渐失去西方民众的关注之际,美欧能否继续以此等规模去资助乌克兰,却成为了一大疑问。
因此,在西方国际政治的讨论中,人们正在探讨能够将现时冻结的近3,000亿美元俄国央行海外资产充公,用于援助乌克兰之上。不过,这在美欧双方的法律上都会遇上重大困难,而且亦会令西方失去俄乌停火谈判上的重要筹码,长远而言更会威胁美欧资产的政治可靠性。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s)就曾暗示此举要看欧洲国家的意愿。
另一方面,欧盟也正在讨论应否为乌克兰战争再次共同举债,一方面充当援乌资金,另一方面则用于加快欧盟脱离对俄国能源供应的依赖。不过,在德国上周已开口呼吁欧盟国家减省疫情下高涨的公共开支之际,这大概不太可能发生。
除了战场上的消耗战外,经济上的消耗战也将是俄乌冲突未来走向一大值得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