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14封加税信极限施压 为何是他们?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日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8月1日起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输美产品加征25%至40%不等的关税。特朗普称他亲自签署了14封信函,将寄递给相关国家。就在全球都以为7月9日关税暂缓期行将结束、特朗普要掀起全球关税大战时,他却在当天签署了一道行政令,将原定7月9日截止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
很明显,特朗普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但,为何是这14国上了榜?此时公布对这14个国家的关税决定,绝非一时拍脑袋决定,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

先拿日韩“祭旗”

特朗普最先公开了写给日本和韩国的两封信。信中说,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这14个国家里,日韩可谓美国最铁杆的“小弟”,面临的税率也并非最高,却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

在特朗普眼中,日韩既是盟友,也是“占美国便宜较多”的国家,且同美国谈判并不积极,令特朗普十分不满。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第六大和第七大贸易伙伴,202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达685亿美元,韩国则为660亿美元,位列这14个国家中前两名。过去一年,两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总价值达2800亿美元,占这14国的60%。更重要的是,日韩两国都在安全问题上极度依赖美国,他们既想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又需要美国提供的安全庇护。

因此,在特朗普眼中,这属于典型的不懂知恩图报,必须敲打一下、以儆效尤。

发展中国家集体上榜

除日韩外,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非洲的南非、突尼斯,这些国家几乎都是美国中低端工业制成品的主要来源地。

缅甸与老挝作为最不发达的国家,尽管税率较之前有所降低,但40%的税率仍是14个国家中最高的;南非、波黑、孟加拉国、塞尔维亚、柬埔寨等的税率也在30%至36%不等。经济体量较小,对美出口产业集中,谈判筹码有限,且处于中低收入或“最不发达国家”序列,是这些国家的显著特征。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其中日本、韩国、台湾、越南和柬埔寨都榜上有名。(X@RapidResponse47)

如果说日韩25%的关税还可以用“盟友合作”“调节逆差”的说辞挽尊,那么对发展中国家税率就是赤裸裸的贸易霸凌。事实上,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而且发达国家不得要求后者作出与其发展、财政和贸易需求不一致的减让

但特朗普则认为这是对美国的“不公平”,完全无视国际准则,将这一轮的施压矛头对准了这些发展中国家。同时,特朗普还担心发展中国家会成为中国等经济体对美出口的中转站,因此对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进行敲打,试图逼迫这些国家斩断与中国之间的供应链。

2025年7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他将于翌日至少7国的贸易情况。(Truth Social@realDonaldTrump)

选择性放过欧盟

此次公布的关税加征对象中,没有一个欧洲国家。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此次并未上榜,侧面说明美欧谈判进行得也较为顺利,特朗普对欧盟的态度总体较为满意。

据欧盟内部消息,欧盟不会收到美国的关税通知函,目前仍在权衡是快速签署一份协议,还是争取更好的条件。欧盟委员会贸易发言人奥洛夫·吉尔7月7日对记者表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特朗普进行了“良好的交流”,“正在努力争取在7月9日之前与美国至少达成一项原则性协议”。一些欧盟消息人士则称,欧盟已接近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年3月举行上任100天的记者会,称欧盟仍视美国为盟友。(X@vonderleyen)

各方反应强烈

特朗普宣布消息后,相关国家纷纷作出反应,一方面不满美国单方面的胁迫讹诈,但又不敢公开反对特朗普的霸凌行径。

日本首相石破茂称“日本政府在困难的谈判中没有轻易妥协,说出了应该说的诉求,保护了应该保护的事物”,对特朗普所发信函表示遗憾。石破茂还强调,关税实际生效日期是8月1日,这就代表着谈判期限延长,日本将继续与美国进行协商。目前,日美双方已进行7轮关税谈判,但均无果而终。

韩国表示,总统李在明就任不久,因时间有限,难以就关税议题与美达成共识,将在剩余时间内加快谈判进程,力争尽早消除关税问题引发的不确定性。

2025年6月1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就着关税战影响,在首尔总统府接见商界领袖。(Reuters)

南非总统办公室回应称“30%的‘对等关税’并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的贸易数据”,将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努力,推动与美国建立更加平衡、互利的贸易关系,但目前仍在等待美方承诺提供的协议框架模板。

巴西总统卢拉7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一国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对其他国家发出威胁是非常错误且非常不负责任的。”卢拉表示,每个国家“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如果美国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那么其他国家也可以对等地对美国加征关税”。

当记者问及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时,巴西总统卢拉坚定地表示:“世界已经变了。我们不需要一个皇帝。”(Reuters)

特朗普还有什么“后招”?

特朗普如此大阵仗的关税政策显然效果不及预期。3个月来,美国就加征关税与多个贸易对象进行了艰苦谈判,然而进度很缓慢。目前仅与英国、越南和柬埔寨达成贸易协议,而且与英国、越南的协议细节还有待敲定,与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谈判则进展艰难。特朗普欲在90天暂缓期内通过高压谈判,迫使各经济体做出让步。但在美国的高压下,选择妥协退让的经济体并没有如特朗普想象一般踏破门槛,而是仍在与美方进行激烈博弈。

降低关税、减少逆差、推动在美投资建厂......特朗普的心愿距实现仍然遥遥无期。在各国激烈博弈,关税谈判陷入僵局的局面下,特朗普希望用关税胁迫各国屈从美国“一揽子”政策的野心已然破灭。今天的世界与1985年不同,随着多极化的持续演进,世界各国都拥有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国家利益,当年的“广场协议”在今天很难再现。

图为2025 年 7 月 7 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莱维特 (Karoline Leavitt)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致予韩国总统李在明的签名信。(Reuters)

特朗普想要达成重塑全球经贸体系的目标,需要搞定的国家远不止这14个,白宫新闻发言人莱维特也在记者会上表示将寄出更多信函。面对谈判桌上难缠的贸易伙伴,特朗普势必在接下来的20天中软硬兼施。但坦白说,能怎样?也只能维持“边打边谈”。

实际上仔细看,虽然特朗普4月宣布的关税政策中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但从近期美国与相关经济体的关税谈判不难看出,特朗普将关税谈判国分成了三类。

对已达成贸易协议的妥协者如英国、越南等,维持基准关税,作为“合作样板”;对正在进行交涉的谈判者如日本、韩国、印度等,施加特定税率,通过延长豁免期诱使其让步;对贸易协议进展不佳的抵抗者,则直接征收最高70%关税。

2025年4月3日,越南胡志明市,图为特朗普“对等关税”下, 当地商贩在一处服装市场打包纺织服装。(Getty)

下一步,特朗普预将差异对待,依据经济体量、产业结构、谈判进度等不同变量,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策略。

此外,“对等关税”仅是特朗普关税策略的一部分。美国对木材、半导体、药品、关键矿产等特定行业关税还在紧锣密鼓酝酿中,这也是其他国家对与美达成协议犹豫不决的原因。美如发现“对等关税”谈判难以实现其预期目的,很可能会借助特定行业关税继续敲诈勒索,迫使相关国家割肉放血。

从4月宣布“对等关税”到7月发出关税信函,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严重扰乱全球经贸秩序。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且看接下来特朗普的“关税牌”将如何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