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为什么没有蓬佩奥?
特朗普(Donald Trump)胜选后,各方焦点转到了预测新政府成员上,相关讯息也在近日不断释出。
11月9日,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宣布,不会邀请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到新政府任职,消息一出引发不少讨论。毕竟蓬佩奥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担任国务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也是特朗普的亲密政治盟友。如今旧主“王者归来”,蓬佩奥却不仅没有青云直上、还被提早宣布“打入冷宫”,外界自然议论纷纷。
根据《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原因可能是特朗普对蓬佩奥的忠诚度不满,且两人在援乌问题上有所分歧。过去几年间,蓬佩奥曾多次批评特朗普的财政问题、将机密文件带回私人宅邸,更暗指特朗普“自尊心脆弱、拒绝承认现实”,呼吁共和党人不要追随他;《纽约时报》还透露,特朗普本人及其大金主萨克斯(David Sacks)都认为,蓬佩奥在动用海外军力上过于急切,尤其是援助乌克兰的主张,与特朗普选前的停战承诺大相迳庭。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蓬佩奥“失宠”应是长远背景、脉络下的产物,也与特朗普的未来政治考量有关。
特朗普的对内政治考量
首先就是特朗普的对内考量,包括形塑新政府形象、集中个人权力、避免潜在的政治竞争。
在形塑新政府形象上,特朗普或许有意重新定义自己的第二任期。2016年首次上任时,特朗普推动“美国优先”政策,自我标榜是有别于传统华盛顿政治精英的“局外人”。但2024年再当选后,美国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特朗普可能更希望通过引入新官员来重塑政府形象,并以“更新的保守主义”来吸引更多中间选民。而蓬佩奥作为曾经的重要官员,与旧政府的强硬、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高度绑定,但特朗普现在或许更偏好一个灵活团队,来适应新的执政挑战。
此外,2024年共和党内也出现了新的温和派力量,试图在传统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间找到平衡。这一派系在许多政策议题上持较温和立场,尤其是在国际合作和移民政策等场域。而蓬佩奥的强硬立场无疑会与温和派发生冲突,因此也不再是特朗普组建执政团队的理想人选。尽管“共和党的特朗普化”、“特朗普的共和党化”是这次大选中反复纠结的一体两面,但特朗普可能希望通过排除蓬佩奥,为新一届政府吸纳更多共和党温和派人士,以确保政策能在党内取得更广泛共识。
接著是对集中权力的偏好。特朗普风格以集权和个人主义著称,在上次执政期间,特朗普就与少数亲密顾问组成了核心决策圈,但蓬佩奥无疑是门难以掌控的“自走砲”,外交场域尤其明显,蓬佩奥不仅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自成一体,甚至直接与特朗普意见相左。
这对渴望更大决策控制权的特朗普来说,无疑会成为内部的潜在威胁,尤其现在已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为确保自己的权威性和决策一致性,同时希望各部门官员服从指令、而非采取独立路线,特朗普极有动机排除“不可控”的蓬佩奥,来建立一个更具团队协作性的政府班底。
此外即便是在共和党内,蓬佩奥也具备一定的独立影响力。作为福音派的坚定支持者,蓬佩奥在宗教议题上与保守派群体关系密切,而这一群体也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基础。因此特朗普对蓬佩奥的排除也可能是为控制党内权力,希望在第二任期中建立更统一的党内支持,确保政策推行不受阻碍。
再来是避免潜在的政治竞争。2024年大选前,蓬佩奥曾被认为是潜在的总统候选人,一度传出考虑参选;到了共和党初选阶段,蓬佩奥尽管没有真的参选,其影响力却依旧不容小觑,甚至对特朗普选情构成潜在威胁。
虽说根据美国宪法,特朗普无法再竞选连任,但这并不影响他挑选党内接班人、甚至从自己的家族姻亲中遴选。从这个脉络来看,特朗普普可能也考虑到,如果蓬佩奥在新政府中再任高职,未来就可能成为下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冲击自己的“储君接班计划”,所以干脆现在釜底抽薪,直接终结蓬佩奥“更上一层楼”的发展空间,来避免对自己与接班人的潜在威胁。
蓬佩奥与特朗普的外交分歧
而特朗普与蓬佩奥的外交分歧,当然也是后者被“打入冷宫”的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蓬佩奥在担任国务卿期间展现极为强硬的外交风格,特别是在面对伊朗、中国以及俄罗斯时的“鹰派”姿态。他推动的“极限施压”策略导致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逼近断绝,几乎放弃所有外交接触的可能;同时,蓬佩奥推动的中国政策也被认为是在激化中美冲突。
当然,作为总统的特朗普对此不是毫无责任,但商人出身特朗普的虽然也对中国和伊朗采取强硬姿态,却不排除在适当情况下进行谈判,对俄罗斯更没有如此敌视。因此,蓬佩奥的极端鹰派路线可能与特朗普的务实商业思维有过冲突,暴露两人外交政策的不易调和。
以中东冲突为例,特朗普中东政策的基本原则还是“减少投入”,也就是在不扩大军事参与的前提下,将中东事务逐步“外包”当地盟友,包括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让他们协助执行对伊朗的长期围堵、压制“抵抗轴心”(Axis of Resistance);蓬佩奥则更加咄咄逼人,特别是在伊朗问题上不遗余力推动“极限施压”。因此虽然“撤出中东”是美国的战略大势,蓬佩奥的中东政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与特朗普的总体战略存在矛盾,尤其是在确保美国国内资源和利益的优先顺序上,二人的侧重点其实有所不同。
欧洲政策的分歧也是同样道理。特朗普执政期间经常批评欧盟,指责后者在贸易、军事负担和移民问题上没有给予美国足够支持;蓬佩奥则在一定程度上希望修复、乃至强化与传统盟友的关系,特别是德国和法国。且蓬佩奥虽也批评欧洲在军事上过度依赖美国,但出于敌视俄罗斯的意识形态,蓬佩奥还是试图要在制裁俄罗斯等问题上争取欧洲国家支持。
因此,在对欧盟友的态度上,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本色”与蓬佩奥的“条件性联盟”存在策略差异,这也可能成为特朗普在第二任期中排除蓬佩奥的原因,尤其面对即将到来的俄乌战争终局,蓬佩奥从自身鹰派立场出发,主张持续援乌再正常不过,但这明显与特朗普的选前承诺严重互斥。
对华互动更是如此。在台湾舆论场内,蓬佩奥有“最挺台国务卿”之称,原因就是后者强硬的对华基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抗中保台”的政治主旋律,甚至颇有打破中美长期默契、不惜将台海推向冲突边缘的态势。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虽也赞成围堵中国,却似乎更倾向通过制裁而非军事行动施压北京,“笔尖”与“办公桌”的比喻也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除了俄乌停战的可能性大幅上升外,目前川普的对外不确定性还是很高,蓬佩奥的提早出局,不等于一个对中友善、热爱和平、全然孤立的“新美国”即将到来,毕竟综观当前美国政坛,“围堵中国”无疑是两党对立下的少数政治共识,双方差别或许只在用什么方法与姿态,以及是否拉拢俄罗斯这个暧昧第三方。
不过从蓬佩奥被“打入冷宫”来看,至少这一刻的特朗普正在思考重塑对外政策,尤其是在国际安全和经济事务方面,希望能为新政府创造更灵活的外交政策空间,摆脱第一任期的外交遗产束缚。
整体来说,特朗普选择不邀请蓬佩奥加入新政府,不只出自两人的长期积怨与摩擦,更有内外的多重考量,包括特朗普对权力控制的偏好、两人的外交立场分歧。但蓬佩奥的出局不是终点,而是某个未知的新起点,未来随著更多消息释出,“特朗普外交2.0”的庐山真面目,也将在全球面前一一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