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纽时》疾呼「不先和平哪来民主」 官媒:赖清德是共同敌人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台湾前文化部长、作家龙应台4月1日在《纽约时报》论坛版发表英文评论文章〈台湾的时间不多了〉(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警告台湾不先确保和平,就不会有民主。她指出,台湾长期依赖美国协防的假象正在崩溃,面对中国崛起与美国可能转向,台湾应进行全国对话,思考如何在可接受的条件下与中国大陆和平相处。

龙应台文章开头提到一位南部计程车司机的感叹:“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指出这句话反映台湾人对美国不再可靠的共同担忧。文中提及,美国总统特朗普撤回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甚至于2月底在白宫羞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使台湾人不禁质疑,美国是否也可能为了取悦北京而抛弃台湾。

龙应台4月1日在《纽约时报》论坛版发表英文评论文章〈台湾的时间不多了〉,警告台湾不先确保和平,就不会有民主。(资料图片)

文章批评,几十年来台湾政治领导人以捍卫民主为名对抗中国,但这创造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让社会回避对如何确保台湾民主长存的深刻反思。龙应台认为,“台湾必须立即展开一场严肃的全国性对话,讨论如何确保以我们可接受的条件与中国和平相处,而不是让大国决定我们的未来”。

龙应台指出,台湾人民对美国承诺的信心正在下滑。一项由学生使用的网络平台在3月初进行的非正式民调显示,在参考乌克兰现况后,台湾年轻人更倾向选择“投降”而非“保卫台湾”。

对此,她批评赖清德“对这些情绪视而不见”,不仅未开启全面讨论,反而采取对抗立场,将中国正式列为“境外敌对势力”,强化审查与中国大陆的交流,甚至恢复军事法庭制度。她形容,这些行动让人想起她在1950年代戒严时代成长的经历,今天的气氛“令人不安地回到那个年代”。

3月13 日,台总统府国安高层会议会后记者会,赖清德发表敞厅谈话,发布反中“17条策略”。(台湾总统府)

她指出,历史曾显示和解的可能性,例如在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关系解冻并达到高峰,“学术、文化和商业交流蓬勃发展”。但自2014年香港泛民主抗议活动之后,台湾民意转趋疑虑,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后,两岸再陷对抗。

龙应台强调,“恐惧或许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如今任何关于与中国和解的主张,在台湾都可能被视为不爱国、投降甚至背叛,“完全依赖美国,同时拒绝和激怒中国,不再是一条可行的前进之路。不先确保和平,就不会有民主”。

针对龙应台的发言,官媒《环球时报》4月3日发表社评表示认同,并将矛头直指赖清德,形容其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敌人”。

《环球时报》指出,龙应台虽未表明支持统一,但其对台独政策的反思“恰与岛内涌动的不满潮流形成呼应”。文章罗列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资深媒体人赵少康的批评言论,称赖清德“反复”、“矛盾”、甚至“将台湾安全放在砧板上”,将成“历史罪人”。

文中提及,赖清德将计程车司机、保安等行业纳入“防灾士”训练,被讥讽为“给每个台湾人绑上炸弹去做台独炮灰”。社评称赖清德妄想号召40万“民力”应对中国攻击,是对台民众的“恫吓”。

《环球时报》最后强调,中国人民与国际社会看得清楚,赖清德无法改变“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历史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