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你幸福吗】22K“薪”酸大学毕业生 离开是更好出路?
“今仔日妳说要来离开 / 出国读书回来赚卡多钱 / 我说没意义 / 妳感觉有意义……妳说不想要过没未来的日子”青涩而狂躁的旋律,地道的台语,台湾的随性乐团唱出一个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也道出了这代年轻人在社会上挣扎的无奈。物价持续飙升,工资却一直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加上经济、政治前景未明,宝岛上纵有许多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但这里也许不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地方。精英出走,海外人才不想进来,到了2021年,台湾将会面临全球最严峻的人才荒。离开还是留守?不少年轻人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之中。(此为《台湾,我想住嘅地方?》系列报道之二)
“出国念书是我的梦想!”皮肤黝黑,脸上除了架着一副黑色粗框眼镜外,还有亲切中带点腼腆的笑容,说起话来语速轻快却很温文,许纯镒符合不少香港人心目中“典型台湾男孩”形象。不过,这位台湾80后青年,现时不是身处台北某间文青书店翻着页子,也不是踏着电单车走遍忠孝东路。这一刻,他身在泰国,追寻他的留学梦。
说到海外留学,泰国并非最主流的留学国家,纯镒选择到这里的老牌学府朱拉隆功大学深造,除了因为本身对泰国这个国家感到兴趣外,家庭环境也是一大原因。纯镒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他的父母分别出自台中和台南的农村,长大后北上打工,继而认识对方。“父亲以前在水泥工会当职员,母亲则从事纺织业,后来他们一起经营便利店,再之后又开了一间小食店。我们家的收入并不高,但父母还是竭力给我和两个妹妹很好的教育。”
学历贬值 外国沙纸洛阳纸贵
纯镒总算没有令父母失望,考上了台大地理系,毕业后当过实习老师,后来又返回台大修读研究硕士。单是这样,他的履历已经比不少人亮丽得多,但他还是不甘于此,他要出外看看这个世界。不过,梦想归梦想,如何实现还得面对很多实际问题,譬如到英国留学,每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最少也要140万新台币(约36万港元),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负担,于是奖学金成了最大希望。
可是问题出现了,奖学金考试普遍看重英语能力,可这不是纯镒的强项,因此他只好到英语国家以外的地方闯闯。碰巧台湾现政府正推行新南向政策,向有意到东盟国家升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纯镒就这样成了第一批领取这项奖学金的学子。
在台湾,像纯镒这样决意到外国念书的人,为数不少,而且正逐年增加。教育部最新的数字显示,去年到世界各主要国家(不包括内地和港澳地区)留学的人数多达63,270人,当中最多人赴美留学,占三分一。部分人即使贷款,也要到海外读书,种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因为台湾学历贬值—1996年,台湾推行教育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广设大学。之后的20多年,台湾的大学数量由起初的21间,激增至逾120间,几乎人人有大学读,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这便解释了为什么愈来愈多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生远赴海外升学,为的就是提升竞争力。
不过,也有部分人是为了延后投入职场,纯镒说:“台湾的职业教育并不是很好,很多人念了大学,还是对未来没有想像。所以念硕士台面上可以说是提升竞争力,但台面下的心态还是挺不健康。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学历贬值了,大家还是争相念硕士吧。”
政府补贴 竟然变成低薪魔咒
既然学历贬值,大学生的劳动力也必然没那么值钱,台湾就有个深入民心的术语叫22K,指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只有约22,000元新台币月薪(约5,656港元)。关于22K其实有这样的一个“典故”:2009年金融海啸后,台湾政府为了促进大专毕业生就业,全数资助企业以22K聘请实习生,并额外给予每人每月4,190新台币(约1,077港元)的劳健保与劳退金补助,即是说每位实习生实际上每月可获得约26K薪资,而不只是22K。
政府的补贴计划帮助了许多大学生投入职场,可是却产生了定锚效应,往后近十年,很多行业的起薪点都停留在22K左右,尤其是较多年轻人加入的服务业,因为人工完全取决于工作经验。即使学历再高,也只可以由月入二万多元新台币挨起。原本是职场新鲜人救生圈的22K,竟然变成了低薪魔咒,这是政府始料未及的。
在台湾,拿22K到底能否生存?那就要看当地物价了。2016年,全台平均每人每月的支出为21,086新台币(约5,422港元)。在首善之都台北市,每人每月平均开支更要28,476新台币(约7,324港元)。尽管劳动部称,职场新鲜人平均起薪点已突破26K,有大学学位的更有28K,不过即使拿这个人工,也很难在台北生活,不少年轻人节衣缩食后也只能当月光族。
以台中一位餐厅服务员为例,月薪约为25K(约6,430港元),房租和水电煤已占去人工的一半,再扣除伙食、交通费、上网费、家用后,已所剩无几,因此,每次买衣服、唱卡拉OK、和朋友聚餐前都要“想过度过”,更莫说储钱了。
这样看来,纯镒算是较幸运的一个,拥有合格教师证的他,学成归来后可当全职老师。他指出如果拥有学士学位,在台湾教书的底薪是36,000新台币(约9,256港元),硕士的起薪点会高一点,有42,000新台币(约10,798港元)。如果“搏杀”一点,兼任导师或处理行政事宜,一个月可赚到50,000新台币(约12,854港元)。薪金同比资增加,最终会达到6万至7万新台币(约15,425至17,991港元)。纯镒称,“在台湾,教师是不错的职业。如果以3万至4万底薪计算,对于20至30岁的年轻人来说薪水不错。如果没有房贷压力,以台湾相对低廉的物价而言,生活尚有余裕。”
不过,纯镒的两个妹妹没有那么幸运,比他小四年的二妹,大学毕业之后曾到韩国打工换宿一年,目前正在新竹一间酒店当婚礼策划人。至于年纪比他小六岁的细妹则快将毕业,投入社会,预料也难以摆脱低薪的宿命。“不论是餐饮业的大妹,还是设计行业的细妹,她们的薪金确实很低,一开始就只有25K左右。”
保障不了基本生活的基本工资
可能你会疑问:难道台湾没有相关法律保障员工的吗?答案是有的,台湾劳动局每年都会邀请社会各界组成《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商讨是否调整基本工资。自今年1月1日起,基本工资上调至月薪22,000新台币、时薪140新台币(约36港元)。可是拿这个月薪的基层劳工还是生活得很吃力,因为薪金始终未能追上通胀。
有学者认为,要长远扭转劳工低薪的局面,不能单靠这种协商式工资调整,而是应立法规范基本工资的审议机制,即是什么时候需要调整?调整幅度是多少?如果回顾1997至2017年这20年间的基本工资变化,就会发现当中有连续12年完全没加过一分一毫,行政院都是以“金融海啸”、“产业外移”、“经济不景气”等理由否决上调基本工资,遭不少人批评“政府说了算”。
蔡英文2016年就任总统时,曾经承诺订立按照最低生活所需厘定的《最低工资法》,预料会于今年底将草案送往行政院审议。对于蔡英文能否在任内解决劳工低薪的问题,纯镒感到颇为悲观:“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个人感受,购买力确实比以往下降了,买房子更是奢求。蔡英文能否扭转这个局面?我认为谁都难以扭转,我自己也想不到方法去说服资方提供更好的劳动条件。”
在香港,年轻人缺乏向上流动机会,想做中产愈来愈难,原来台湾的年轻人也面对着同样的困局。纯镒认为,近期在台湾社会闹得热哄哄的军公教年金改革(即是要求军人、公务人员、公立学校教师“多缴、少领、延后退休”)、被指令劳权倒退30年的“一例一休”修法,都突显出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而这个格局是难以冲破的。“ 资方 / 劳方、高薪 / 低薪、中老年 / 青年……这是为什么年轻人对前景不只感到悲观、迷惘、失落,还有愤怒。”
上文节录自第118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3日)《22K“薪”酸大学毕业生 徬徨中奋进》。
《台湾,我想住嘅地方?》系列: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