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定未来”美国躲不过 MIT教授:八成人如活在发展中国家
要“分裂国家”,不一定要用政治。麻州理工大学(MIT)经济学教授特明出新书,指世上最富有兼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已被一把经济利刃一分为二,分裂出“人生赢家组”和“输在起跑线组”。前路一片灰,怎办?特明的解决方法,竟是参考荷里活电影《NASA无名英雌》。
美国有三大支撑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分别是金融、科技及电子(Finance, Technology, Electronics,简称FTE),投身这些行业的两成的美国人称得上是人生赢家,家庭背景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找到好工作、手握人脉,在人生路上无往而不利,对生而为美国人感到骄傲。
这20%人可能亦代表了外界美国的印象,事实上,有八成美国人生活在被人生赢家的光芒照耀下的阴影当中。他们揹负着沉重债务,工作和家庭关系亦不稳定;这两组人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财政系统、住屋情况和教育机会。而低收入行业者要往上流,更是荆棘处处。
延伸阅读:“希望从未成真” 美国中年白人男性成“绝望一群” 死亡率趋升
分岔路上难“转线” 输在起跑线注定跑输?
麻州理工学院经济教授特明(Peter Temin)在他的新作《消逝中的中产阶级:二重经济中的偏见与权力》(The Vanishing Middle Class: Prejudice and Power in a Dual Economy)中,提出美国在经济上不再是单一国家,而是分裂成二。
美国虽是世上最富有兼最大经济体,但经济和政治结构上越来越像发展中国家,更进入了经济倒退。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基建,美国的路和桥不像日本或荷兰等先进国家,反而与委内瑞拉和泰国有几分相似。特明教授用上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Arthur Lewis)的二元经济论,发现美国有大量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同之处,例如低收入组别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小得多。
要以一己之力逃出低收入组别,谈何容易。教育机会是指引你向逃生门的一颗明灯,但只有一纸文凭却是远远不够。教育需要从小做起,这又再次回到家庭背景的问题;而即使手持大学学位作为社会入场券,你仍会发现不少厚职的入职条件其实是人脉--没有介绍人,原来连递上入场券的入口也找不到。
延伸阅读:贫富两极化 打同一份工实质收入逊父辈 中产难再撑起美国
《NASA无名英雌》 不要预先决定赢家的结构
这种庞大分裂的源头,可以追溯回1970年代,工人开始依据生产力出现薪资分野,而政客越发向人生胜利组的FTE行业倾斜,政府由追求公义的普世主义,摇身一变追求自由市场下的个人主义。
特明又指,美国一直深明如何终结这个问题,但迟迟不落手解决。例如将预算由军事拨至民生事务上,中产阶级便不会消亡得如此迅速。又可以扩充教育资源比例,将监禁犯人用的预算,用以改善美国人文及社会资本等。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依旧,黑人毕业生很多时候只可成为教师、社工或公务员,而非由白人长年主导的高收入专业工作,如科技或金融行业。
特明以电影《NASA无名英雌》作比喻,戏中3名黑人女性突破当时社会为她们的身分设下的重重难关,为美国太空探索发展揭开新一页:“但今日我们失去了找出这种人才的能力。我们有一个预先决定了谁胜谁负的结构,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所有可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人。”
(inet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