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家长教不出来的数学诺贝尔奖得主 伊朗数学家米尔札哈尼逝世

撰文: 高紫恩
出版:更新:

首位赢得费尔兹奖(Fields Medal)的女数学家米尔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因乳癌于周六(15日)在美国一间医院病逝,终年40岁。她生前曾在访问中指出,其父母不强求子女取得成功和成就,为她提供追求学问的良好环境。

伊朗出生的数学家米尔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4年前患上乳癌,其后扩散至骨髓。她7月15日在美国一间医院病逝,终年40岁。她在2014年赢得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费尔兹奖”,成为首位兼迄今唯一获颁这奖项的女性。(视觉中国)
小时候的米尔札哈尼对阅读小说比数学更感兴趣。她刚上高中时数学成绩亦不理想,后来是她自己在这门学科找到乐趣,才打开致力追求学问的大门。(网络图片)

米尔札哈尼好友兼美国太空总署(NASA)太阳系探索任务前主任瑙代里(Firouz Naderi)写道:“一盏明灯熄灭了,伤透了我的心……她走得太早了。”他其后在网上写道:“一个天才?是的,但她也是一个女儿、母亲和妻子。”

史丹福大学校长拉维涅(Marc Tessier-Lavigne)形容米尔札哈尼是杰出理论家,她不断作出贡献,并启发成千上万的妇女追求学习数学和科学。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米尔札哈尼去世令人感到极度悲哀。

米尔札哈尼2008年成为史丹福大学数学教授,2014年获颁费尔兹奖。主办单位肯定她对几何学及动力系统(dynamical system)领域、尤其是在于理解诸如球体等曲面的对称性方面的贡献。

不少伊朗人在Instagram上载米尔札哈尼的相片悼念。(网上图片)

家长开明 子女自行追梦

米尔札哈尼1977年生于伊朗德黑兰。米尔札哈尼儿时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直至高中时,她喜欢上解答数学问题,才令她一头栽进数学世界。

米尔札哈尼的成长环境,比不少儿童差。她的童年经历了两伊战争,但无阻她求学与自学。她说自己能走到获奖的一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她说:“我在一个有3个小孩的家庭长大,我的父母一向都很支持和鼓励(我们)。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份有意义和有满足感的职业,但他们不太关心成功和成就。”

我的父母一向都很支持和鼓励(我们)。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份有意义以及有满足感的职业,但他们不太关心成功和成就。
米尔札哈尼

睇小说看电视 望出个未来

她说:“最令我兴奋的娱乐是看小说,事实上,我会读所有我找得到的书。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追求(学习)数学,一直至我高中最后一年。”她优秀的阅读能力,对其日后从事研究相当有利。

米尔札哈尼爱看书,包括关于19世纪荷兰名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生平的小说《Lust for Life》。

她也很爱看电视,但不是肥皂剧。她喜欢看传记节目,例如现代科学之母居礼夫人(Marie Curie),以及名作家与教育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这些伟人坚毅不屈的精神感染米尔札哈尼,令她立志干一番事业。

米尔札哈尼(右三)2014年获颁费尔兹奖,从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槿惠(左三)手上接过奖项。(视觉中国)
你得下点功夫与努力,才能看见数学的美。
米尔札哈尼

自称搞慢数学 专挑战高难度

史丹福大学发文悼念米尔札哈尼时引用故人的说法。她自称是一名慢数学家。旧同事都说,米尔札哈尼面对其他人不能或不会处理的难题,总是雄心勃勃、坚定不移,而且毫无惧色。

米尔札哈尼甚至不会挑易走的路去行,而是埋首棘手的问题。她应对问题的方法,是在一大张白张上写字,在图画旁边写公式。米尔札哈尼的幼女曾形容,妈妈的笔记像绘画。

她在一个访问中指出:“我(在研发新的数学证明时)没有任个特别方法……情况就像在森林中迷路,然后运用我所有的知识、一些新的技巧,还有一点好运,就可能找到出路了。”

她曾在接受另一记者访问时说:“你得下点功夫与努力,才能看见数学的美。”

呼吁学生 “给数学一个机会吧”

有学生视数学如洪水猛兽,少女时期的米尔札哈尼虽然未达这程度,但也曾在数学课中经历挣扎。她的数学老师不认为她特别有天份,这打击了她的信心。

米尔札哈尼说在那段时期,她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她。老师的评语令人沮丧,她对数学就失去兴趣了。她曾在接受《卫报》访问时指出:“在我的中学生涯中,有几年数学成绩很差。我就是没有兴趣想它(数学)。”

翌年她上高中二年级,遇上一位较懂得鼓励学生的老师。她其后表现脱胎换骨,更参加全国比赛,开始与数学谈恋爱了。

米尔札哈尼表示:“我知道(人们倘对数学)没有热情,它看起来可以是毫无意义和冷冰冰的。惟数学的美丽只会向更有耐性的追随者展示。”她说:“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数学家,但我相信许多学生不曾给数学一个真正的机会。”

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数学家,但我相信许多学生不曾给数学一个真正的机会。
米尔札哈尼

(中央社/卫报/quantamagazine.org/史丹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