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破边洲观景台设计比赛评审专访 地理教授强调为安全而建
破边洲观景台设计比赛近日引起行山人士的热议,部分人认为观景台破坏大自然景观。作为比赛评审之一,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伍世良认为坊间的意见不太公平,因为大部分在网站展示的设计都是落选作品。
伍世良强调赢比赛的作品不一定成为最终设计,作品的概念图也不等于施工图,公众还可以继续向政府表达意见。从管理郊野公园的角度,他支持渔护署兴建破边洲观景台,他认为现时破边洲对岸的花山岬角观景位置有危险,需要为游客做好安全保障。
渔护署将破边洲观景台设计比赛的所有作品摆上网,让公众参阅,部分夸张的设计图在网上广传,引起行山人士的批评。作为5人评审委员之一,伍世良感叹:“坊间有很多comment(意见)都不是太fair(公平),因为展示出来的设计,为数不少都是落选作品。”
伍世良透露,部分天马行空的设计概念在首轮筛选已经出局,他说:“有个设计起了条打横的‘跑道’出来,我们基本上都没有选到那类作品。好像刚刚所讲的‘跑道’,我们最初筛选时,这些已经out(出局)了。有些设计在上面建造很大个平台,又整几级平台,我们都没有选这些。不过,他们既然有参赛,我们都展示出来。冠、亚、季及少量优异作品,都是工程上可行的。”
【部分落选的展览作品】
研究过郊野公园、地质公园及行山径等议题的伍世良表示,他在评审开会时强调过自己的准则,“设计尽量不要overdo及overbuild(过分建筑),有些建筑师很喜欢起建筑物,表达他的意见同自我。我在入面都表达现在不是起楼,不只是我,在座都有评判有这个想法,我们不是起一个garden(花园)。”他指评分准则包括安全、施工可行性、维护成本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这项比赛的评审委员会有5人,其余4人是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蔡宏兴、建筑署署长何永贤、渔护署署长梁肇辉、香港远足觅合团创办人沈士基。
【冠军作品“Change Never Ends”】
伍世良很满意由建筑师梁顺祥设计的冠军作品“Change never ends(永恒变幻)”,概念是参赛作品中最好,因为这个设计没有用到大型的石屎材料,并根据现有地势去兴建瞭望台。不过,他强调冠军作品并不等于成品,“这份不是合约,不是你赢冠军就百分百跟你。这份只是概念图,不是施工图”。他补充,公众仍可向渔护署表达意见。
部分行山人士认为保持原貌是最好,避免能力不足的市民前往险地。不过,伍世良就认为到该岬角观赏破边洲不应是资深行山人士的专利。他承认现时行山径及观景位置都有安全风险,所以渔护署更应修筑安全的行山径及观景台,予普罗大众使用。
他说:“你行得到可以去,行不到就不准去?为何这个地方只让你们行山人士去玩?我觉得不是这样,应该有个公平性,老少咸宜,才符合环境伦理、公平性及可达性。有些岩壁要攀石好手才上到去,那是另一回事。”
【亚军作品“Experiencing Geology”】
伍世良觉得破边洲是个值得普罗大众观赏及认识的景点,他续说:“有时我们做管理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而要令好处最大化,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普罗大众想去都可以去得到。安全永远是公园管理的第一步,先搞好安全。对环境影响是重要的,但怎样也好,最重要保障生命安全。”
【季军作品“Hexable”】
他表示拟建破边洲观景台的位置现存安全隐患,渔护署以设计比赛广纳坊间兴建观景台的概念是一石二鸟,他说:“你不兴建的话更大件事!现在这个地方出名了,假如有100人去,我真的担心会塌下来。现在那个位置失修,可以一直塌下去,没有围栏,又控制不到游人行到几出。”有观景台的话,他认为游人可以在一个更安全的位置观景,亦限制游人行出危险位置。
然而,在观景台落成后,怎样管理及限制游人的活动?安全正是这次事件的争议点(了解环团及行山人士的看法:破边洲观景台设计仅容纳25人 欠人流管理酿更大安全风险)。
【嘉许作品“Reflective Terrace”】
【嘉许作品“Scenery Unseen”】
了解更多破边洲观景台报道:
破边洲观景台得奖设计出炉 山艺教练:当局应评估人流上升的影响
了解更多夏天行山须知:
10条夏天行山路线推介!走进林荫山谷免曝晒 多补给点可轻装上阵
【夏天行山】从选择路线起避免中暑 必备消暑小物助身体散热降温
【夏天行山】常见意外处理 详解中暑、热衰竭症状分辨及急救方法
【夏天行山】近年至少两宗被雷击致死 遇雷暴应尽快离开高原山脊
🏃🏽♂01体育行山专页:靓景推介 装备介绍 人物访谈🏃🏾♀
🏃🏽♂行山前先睇路线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订阅01体育Youtube频道,了解更多行山及体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