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林郑撤修例被指聊胜于无 北京或保持两条战线
特首林郑月娥于9月4日宣布撤回修订《逃犯条例》草案后,内地网络反应耐人寻味。部份官媒如《环球时报》均有报道,并在官方微博开放评论功能,但部分留言内容却未能显示;内地《澎湃新闻》的报道下则有逾100则评论,却显示“抱歉,该内容暂时无法查看。”
北京从未否决“撤回修例”
不过相关消息未被全面封杀,网上仍可见不少网民评论,除了留下一句“香港警察加油”,有用户认为“尊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也有网民直言:“好气啊,看著暴徒得逞。”总体而言,内地网民大多表示不解和愤慨,甚至将撤回修订一事比拟为“割地赔款”。
首先早在8月初,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就香港局势主持座谈会,与会建制派便透露,对于是否撤回修例,当时张晓明仅引用当时的港府口径,说修例已“寿终正寝”,工作完全停止,至于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张晓明亦只表示“现时没有条件”,并未完全拒绝建议。
换言之就上述两大诉求,北京从未一口否决,原本就有回旋空间,而从港澳办9月3日记者会所见,撤回修例并未违背既定对策。实则是次港澳办也是延续此前表态,强调“止暴制乱”是目前头等要务,又提醒各方要分辨“和平游行集会”与“暴力犯罪”,两者“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
不同阵营同称“太少、太迟”
北京视香港风波有两条战线,首要是治安战,林郑月娥即于宣布撤回修例之际,同时亦重申:“政府会对所有违法及暴力行为,严正执法。”另外是舆论战,争取“被误导、被裹挟的善良市民”回心转意,而林郑月娥也表明撤回旨在“为对话提供基础”。
示威浪潮持续3个月,港府先讲“暂缓”修订,再讲“寿终正寝”,之后补充说修例工作“完全停止”,依然无法平息事态,而舆论焦点早已转移至愈趋激烈的警民冲突,以及普选特首和立法会。可见修例与否早就失去政治意义,事到如今港府正式宣布撤回,未见得可扭转舆论战劣势。
对于港府此著,不论是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抑或是建制派立法会议员谢伟俊,均指出是too little,too late,“太少、太迟”。行政会议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坦言,若单纯“撤回”修例当然不会平息社会骚乱,因为事件背后有各种复杂成因,但认为无论如何都是好的发展。
警民冲突仍会“干烧”下去
撤回修例并不违反北京的方针,对大局而言则是聊胜于无的鸡肋,因此可能引起一时三刻的激辩,但就不会对大局有太大影响。中央政法委即在公众号“长安剑”表明,认同港府撤回修例,同时重提治安战线,警告“香港暴徒已是强弩之末”,《紧急法》是“法治工具箱”中的可选项。
就在特首终于讲出“撤回”二字当晚,旺角警署和宝琳站再次爆发警民冲突,规模不比周末游行集会,但就反映即使无正式召集组织,示威火头处处,随时在平日社区中爆发。有鉴于政府与示威者仍相持不下,北京亦表现得态度强硬,预料警民冲突仍会“干烧”下去。
《香港01》认为,特首需要回应主流共识,尽快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全面调查修例风波前因后果,并且审时度势,成立专责委员会,探讨经济和政制改革,考虑特赦被捕人士或减轻其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