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惹火大使批法媒偏袒示威者 中国“战狼外交”受考验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9月3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费加罗报》(Figaro)发表署名文章,就香港示威浪潮,阐明北京的态度和立场。
如果有留意中国外交新闻,也许会对卢大使的名字有印象。去年底美国以涉嫌违反伊朗禁运令为由,要求加拿大拘捕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中加关系自此急转直下,而时任驻加大使的卢沙野亦走上交锋最前线。

孟晚舟被捕事件疑团重重,美国所作所为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加拿大在北京眼中,必然摆脱不了“为虎作伥”的嫌疑。卢沙野就此直斥是“有预谋的政治行动”,又称“加拿大来在广大中国人民心目中有著很好的国家形象,但加方此次做法让中国人民寒心”。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外交部)

指控加拿大持“白人至上主义”

作为驻外使节,卢沙野除了有责任保持双边交流沟通,化解分歧,同时亦应在必要时捍卫本国利益和立场,其表态实属理所当然。不过卢大使后来“乘胜追击”,在其他议题炮轰加拿大,就引起一番争议。

事缘孟晚舟事件后,中国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拘捕两名在华加拿大人,渥太华随即纠集盟友谴责中方,反指北京以司法程序为政治工具。卢沙野反击是预料中事,但他在炮轰西方双重标准之余,还指控加方抱持“白人至上主义”。

要体会卢沙野的“重炮”,可以试想像如果有朝一日,有驻华大使指斥中国抱持“大中华主义”,肆意妄为,国民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这位大使呢?

到了今年1月,卢沙野更公开表示,如果加拿大禁止华为参与该国5G建设,将会面临“后果”。首先华为一直强调自己是百份百民企,卢沙野如此出言“助威”,似乎是打了华为一巴掌,然后又是同样问题,假如有驻华大使如此“警告”中国,相信他的任期很快会走到尾声。

批法媒报道“有失公平公正”

卢沙野的“惹火”言论在内地大获好评,但就难免触发加国反弹,其任期亦可说是不欢而散。尽管如此,卢沙野于7月由正司级驻加大使,升任为副部级驻法大使,有论者就笑言是官方认许其“战狼”外交风格。

卢沙野就任后,驻法使馆于8月数度公开表态,口径与港澳办记者会基本一致,内容不离指责香港激进示威者的暴力行径,以及事态已涉及港独和颜色革命。至于是次卢沙野亲发署名文章,秉持同样论调但又略有新意。

8月11日晚,一名穿黑衣的女子倒地,她右眼受伤流血,疑被布袋弹所伤。(资料图片)

文章主旨在于批评法国传媒和社交媒体,言行报道“有失公平公正”:一则暴力活动被称为“和平示威”;二则报道失衡,不单“反暴力、救香港”集会被忽视,还偏袒示威者,报好不报坏;三则Twitter和Facebook封杀一批“中国政府支持的”账户,全因“中国大陆媒体和网民说了几句真话”。

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

文中间或有可议之处,例如他指有示威者遭同伴击中眼睛,但实则官方尚未有定论,涉事少女有可能是遭警方布袋弹击中,致右眼有失明之虞。可是相比在加拿大时重炮出击,卢大使在文中列举各项事例,提出个人观察,容让各方有辩论基础,内容既不失其驻外使节的身份,又清晰有理据地“讲好中国故事”。

近月外媒讥讽中国外交“战狼化”,先有驻美大使崔天凯在Twitter斥责台独“玩火自焚”,后有时任驻巴基斯坦临时代办赵立坚卷入骂战,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赖斯(Susan Rice)就新疆议题激辩,互斥对方是“种族主义者”。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早前曾撰文直言,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继解决挨打挨饿后,中国还需要扭转“挨骂”局面。总体而言,上述强硬表态除了再次重申中国立场,对增强北京的国际话语权并无帮助,甚至可能帮倒忙,如今作为重炮之一的卢沙野改变风格,未知是否代表中国外交风格的新路向。